2016-2017年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 历史 下册 第8课 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年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 历史 下册 第8课 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16:4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8课 城乡改革不断深入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导入新课1、有哪些同学的家里种有田地?主要种些什么?2、如果觉得栽种其它作物收益更大,你家能 改种别的作物吗?为什么?3、假如你将来上了大学,要出国留学工作,你们家能不能把土地卖给别人?为什么?能。家庭对土地有自主经营的权利,想种什么自己说了算。 不能。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的。 小调查: 这种只有经营权,没有所
有权的土地管理方式俗称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大包干”。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2.体会城乡改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新课探究一探究点: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作为新时期主要标志的改革开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起步。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
2.开始: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1979年初率先实行改革。
3.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
花鼓词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及成就(改革前) 农村人民公社 这段花鼓词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凤阳花鼓词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群众自行发动: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社员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在契约中,每户农民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粮食任务,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功,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如发生意外,社员保证把干部的小孩养活到18岁。18个农民在保证书上按了指印或图章,之后他们把牲畜、土地分到每户手中。--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这是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及成就 (改革后)动脑筋包产到户与以前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包产到户后,那么土地归谁所有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岗村的改革及成就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 行政机构的改变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4.内容: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
5.意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它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建国后,我党在农村的政策:1.建国初期:
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2.三大改造: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变革(集体所有)
3.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导下: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根本的出发点: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教训、启示: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一探究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原因: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转移出来从事工业和加工业。(1)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有力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2.作用: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中国农民又一伟大创造。到1987年,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8%,首次超过了纯农业总产值。图为江苏华西村纺织厂生产车间一角。吉林怀德县玻璃城子乡的农民带着录音机在培训班上听农业技术课无锡一家乡镇企业的车间一探究点:国有企业的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起步。
(2)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国有企业改革第二阶段(1984——1993):经营责任制第一阶段(1978——1984):扩大企业自主权第三阶段(1993年以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小组讨论 1、你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在改革浪潮中,出现了企业破产、职工下岗、东西部差距、环境污染等社会现象。对此,你有何看法?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待改革,态度谨慎,指导有力:①试点探索,逐步推广②下放权限,责任到位①判断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进更多人的利益。②前进道路上的暂时困难,我们不能因此退缩迟疑,从而失去机遇,前功尽弃。③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与时具进。城乡改革不断深入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农村首先起步改善经营方式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积极性转移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
异军突起有利于农民致富促进工业发展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重点进行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课堂小结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掀起于( )
A、农村 B、城镇
C、国营企业 D、乡镇企业
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
A、按劳分配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制度
D、互助合作制度A B随堂训练3.下列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适合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B、得到了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支持
C、使农民获得了更多的生产积极性
D、是对农业集体经济的全面否定D4.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
B、乡镇企业
C、厂长负责制
D、公司制度
5.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基本实现是在( )
A、1997年底 B、1998年底
C、2000年底 D、2001年底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