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9课 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年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9课 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15:5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19课 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导入新课同学们,认识这位女孩吗?她那会说话的眼睛告诉我们什么?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和许许多多的穷困山区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那双渴望知识的 “大眼睛” 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她学习勤奋努力,从而顺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业。 变化?说一说:
1、你正在接受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2、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有哪些形式?
你已经接受过哪些教育?你还准备接受
哪些教育?学习目标
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及影响。
2.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
一探究点:义务教育的普及1.概念: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少年儿童实施这一范围的普通教育。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颁布)。
3.影响:不仅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探究议一议:
1、你知道这是谁的题词吗?
2、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教育实现“三个面向”?两基目标的实现
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基本扫除文盲——你知道吗?
你知道什么
是希望工程吗?张胜利——希望工程救助第一人 1995年9月7日,张胜利再次受到“希望工程”资助,进入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1997年6月20日,张胜利完成了他两年的学业,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毕业前夕,有的同学为他在上海联系好了工作单位;有的企业为了扩大知名度愿意高薪聘请他到厂工作。对此,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站在了家乡的讲台上,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教学上。他每月收入只有200多元,却资助着南石盆村4名贫困学生。社会各界给他本人捐助2500元,他拿出1500元资助贫困学生。
他要让希望工程精神永远点燃贫困山区的希望之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1.文革前:2.文革中:3.文革后20年:较大发展严重破坏(1)高考制度的恢复:1977、邓小平。(2)特点:适应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层次分明,办学形式多样,学科门类齐全。一探究点:高等教育迅速发展4.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1)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
(2)目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目标: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理顺政府、社会、高校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4)意义: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说一说:
“文革”后2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形成培养层次分明、办学形式多样、学科门类齐全、教学目标明确的教育体系。你能否各举一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发展篇


77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高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号是:全国流行的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北大学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清华学子)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八十年代,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现在,大学生已比较普遍,这是为什么呢?高等教育扩大规模精英教育大众教育你认识吗?你认为现在的中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
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待遇偏低;
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难以落实。阅读《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④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回答:①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②1966-1976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③1976-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教育大跃进”造成。“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重视教育和按教育规律办事。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世界教育报告》(1990年)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2006年7月18日)(一)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大
发展的表现从整
体上看高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也有了明显提高课堂小结随堂训练1、九年制义务教育属于( )
A、小学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要把什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A、科技 B、教育
C、文艺 D、体育BB3、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奠基工程是( )
A、高等教育 B、学前教育
C、九年制义务教育 D、高中教育
4、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开始于(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CD5、1989年我国实施了一项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公益事业,称为( )
A、“春蕾计划” B、“863”计划
C、希望工程 D、“211工程”
6、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国开始实施( )
A、六年制义务教育 B、八年制义务教育
C、九年制义务教育 D、十二年制义务教育CC7、占我国人口85%的地区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在( )
A、1978年初 B、1986年底
C、2000年初 D、2001年底
8、“文革”结束后,经过20多年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高等教育体系( )
①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②培养层次分明 ③办学形式多样 ④学科门类齐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DC9、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①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②理顺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 ③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C10、我国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表现是颁布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1、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A、1978年9月 B、1980年5月
C、1983年9月 D、1986年4月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