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7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7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17:36:52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 开端戊戌变法技术制度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之后,又有一部分中国人认为中国不能强盛的原因是政治制度落后,于是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他们就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它是怎样开始的?结果如何? 第7课 戊戌变法 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史实。 知识目标一、公车上书起因:
起者:
内容:
影响: 公车
上书影视片段由于顽固派的阻挠,这次上书没有成功。你从视频中这些学子身上看到了什么精神? 请阅读第一段正文,找出答案。(你能行)《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一、公车上书起因:
起者:
内容:
影响: 公车
上书《马关条约》的签订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代表人物)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创办报刊和组织学会——宣传维新变法《万国公报》 强学会(政治团体)二、百日维新 公车上书以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重要,并提出由皇帝出面,倡导变法。荣禄康有为光绪帝 在翁同龢的推荐下,光绪帝决定召见康有为,让他全面筹划变法。康有为二、百日维新光绪帝1898年6——9月光绪帝颁布变法令(戊戌变法)政治方面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
方 面 军事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请同学们阅读P33下数第二段正文,你能分别找出来吗?这些内容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精简机构,提高了办事效率。
局限性: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进步性: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进步性: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在当时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进步性: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
局限性: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待毙) 变法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898年6——9月光绪帝变法的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慈禧太后 ( 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瀛
台谭嗣同谭嗣同不肯逃走,他说:……临刑前绝命诗 能逃却不逃,而选择了死。你赞同他这种做法吗?(看P34动脑筋)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 学习他为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二、百日维新1898年6——9月变法的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失败原因:封建顽固派势力的强大;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力量弱小),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了群众;小组合作探究(戊戌变法)103天启示:袁世凯的告密。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变法失败后,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俄 国日 本清放眼看世界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9世纪60——90年代农奴制改革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维新志士(康有为、梁启超等)的行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戊戌变法序幕
发展
高潮
失败
性质—公车上书政体形成—强学会《中外纪闻》—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政变)—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维新派的
代表人物一、选一选: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
A.《马关条约》签订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C.公车上书  D.组织强学会
2.戊戌变法时的清朝皇帝是 (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康熙帝
3、“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哪项法令的实施情况
( )
A、开放言论,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B、创办新式学堂
C、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D、训练新式军队CCA4、康、梁组织“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
A.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马关条约》的签订6、光明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
A.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5、某图书馆珍藏着强学会的机关报,这份报纸是
( )
A.《中外纪闻》B.《国闻报》C.《湘报》D.《时务报》CAD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使中国由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B. 光绪帝宣布变法
C. 是一场维新派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D. 又称“百日维新”7、“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AB二、材料分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闻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 材料二:如下图
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
天下臣民所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
外国皆遍觊觎,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
边民皆不自保,则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
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1)材料一中“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以材料二人物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了哪一运动?请再写出一位代表人物。
(3)从材料二看,这一运动的结果如何?你从这一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
(4)从这一运动的结局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马关条约》的签订 光绪帝戊戌变法 康有为失败 为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