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21: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习题4
A组(基础题)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解析 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答案 C
2.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  )。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故选B项。
答案 B
3.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
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  )。
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
解析 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答案 A
4.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解析 学生易错选C项,因为他们认为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就能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同时也是由于不理解封建经济形态的含义导致的。封建经济形态特征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自然经济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答案 B
5.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描述的是
(  )。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元代的棉纺织业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由“黄道婆”等信息可知其描述的是元代的棉纺织业。
答案 C
6.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民营作坊工人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因为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官营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才为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打下了基础。
答案 B
B组(能力题)
7.“(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 由“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民营手工业状况,C项排除;B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富于大将军”可知,A项正确。故选A项。
答案 A
8.“南海一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
“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  )。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生产状况是指生产工具及规模、分工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D
9.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
(  )。
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
B.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
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
解析 “蚕桑业”是指丝织业,元代棉花种植范围扩大,棉纺织技术先进,导致丝织业萎缩,D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故选D项。
答案 D
10.《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  )。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以及“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可知,此为明朝江南丝织业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故选择A项。
答案 A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4年在福建泉州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
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材料二 1987年在广东东南濒临南海的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这是迄今为止在环中国近海区域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整船文物多达4~8万件,以瓷器为主,多为青釉瓷,许多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一摞一摞的铁锅和一篓一篓的铁钉是另两宗大量出水货物;目前船中出水的铜钱有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的“货泉”,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
(1)材料一中出水的海船来自哪个地区?材料二中“南海一号”是什么时期的船只?请分别说出理由。(6分)
(2)材料二沉船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铁制品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综合以上信息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分别根据沉船运载的货物和出水的铜钱可判断出沉船的年代;第(2)问,可联系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得出“宋代外贸繁荣”的结论。
答案 (1)泉州沉船来自今天的东南亚地区;因为东南亚地区盛产各种香料。“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因为出水的铜钱最晚是南宋高宗时期的。
(2)说明南宋的瓷器和铁器在海外有大量的需求(或南宋的制瓷业和冶铁业发达)。
(3)宋代海外贸易繁荣(或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瓷器、铁制品,进口的多是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