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习题
一、单选题
1.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2.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使英国发展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是(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殖民扩张和掠夺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殖民战争的胜利
3.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是( )
A. 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 由赤裸裸的掠夺转为控制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进行不平等交换
C. 由扫除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转为在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统治地位
D. 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转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4. 下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 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5.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蒸汽机提供动力,工业生产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 ②蒸汽机的使用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③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④欧洲列强以武力侵略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6. 从下面两幅图中,你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密切世界各地联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 2010年5月1日,全球的目光聚焦上海,通过世博会分享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就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比较契合实际的是( )
A. 当时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
B. 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
C. 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
D. 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
二、综合题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兴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们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2) 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丝纺织业
D.机器制造业
(3) 工业革命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变更社会关系
C.加强工人剥削
D.掠夺殖民地
(4)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5) 材料二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
(6) 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三、材料解析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到1872年,(德国)全国铁路总长度达到22426千米,超过了英国和法国,与此同时,德国还大力修筑公路,开凿运河,建设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大规模的铁路修建给予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以巨大的推动,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迅速建立起雄厚的经济基础,保证了其他行业的技术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装备,能够得到及时而充足的供应,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
早在工业革命的准备时期,普鲁士政府组织成立了技术委员会,颁布了专利法……19世纪30年代制定了铁路法,以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
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显著提高,文盲率降低到欧美各国的最低水平,还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集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于一身的优秀人才,获得了发电机、电炉、电车等一系列重大发明。到19世纪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英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请完成: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写一篇介绍德国工业革命的短文,内容应包括特点、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对德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
一、客观题
1. A 2. A 3. D 4. C 5. B
6. B 7. B
二、主观题
8. (1)用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2)B? (3)A (4)产生了近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把社会关系简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5)指资本主义文明。(6)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商品价格的低廉。核心: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生产方式,必然能战胜落后的生产方式。
9. 特点: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发展交通运输,带动其他工业部门发展;较早将重心由轻工业转移到重工业;发展教育,培养优秀科技人才。
原因:选择正确的工业化道路;政府成立机构;加强立法进行指导。
影响:使德国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在某些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
1. 本题以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的观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工业革命发端的直接原因是市场需求的扩大,根据题干,“需求趋于无限大”“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都说明市场需求的扩大,B、C、D三项均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排除。
2.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英国走上大规模对外扩张的道路,以炮舰打开各国大门,将它们纳入英国殖民体系。
3.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使商品被潮水般地生产出来,而生产工业品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因此列强对外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4.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在新兴的棉纺织领域,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诞生,此后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相继发明,这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原材料的需求,故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从1771年开始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逐步增加,据此排除A、D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项。
5. “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以蒸汽机为基础”,这说明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用于商品生产,而蒸汽机的使用也推动了交通工具的改进。故①③正确。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输出也是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6. 图片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应排除③。
7. 世界博览会主要是展示世界文明发展程度及预示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盛会。19世纪中期,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举行,主要是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
8. (1)问主要结合材料中的“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可知;(2)问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行业是棉纺织业;(3)问工业革命主要是解决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矛盾,即提高生产力解决这一问题;(4)问注意是社会关系的变化,即两大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6)问主要结合工业革命的成果分析原因。
9. 首先要审题,要求写的这篇有关德国工业革命的短文,至少要包含工业革命的特点、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德国经济的影响三个部分。带着三个问题仔细阅读材料,对原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出各部分的要点,最后组织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