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7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22: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学案1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1)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2)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的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需的货币资金。(3)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4)英国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5)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即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1857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证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所带来的影响:(1)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拓展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世界市场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在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互相联系。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进作用,是以侵略、掠夺和奴役的方式实现的。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B.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
C.英国开始“圈地运动”D.凯伊发明飞梭
2.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C.丝纺织业D.机器制造业
3.判断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B.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机器制造业的建立和发展D.纺织业的技术改造完成
4.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
A.瓦特蒸汽机的制成和推广B.电力工业和电讯业的产生与发展
C.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的过程D.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过渡
(二)能力提高
1.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证明()
A.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B.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C.工业革命使劳动者得到解放
D.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工人劳动的积极性
2.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物美价廉的商品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C.先进的通讯手段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工业革命期间兴起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机器B.作坊C.工场D.工厂
4.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
A.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B.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开始
C.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三)延伸拓展
1.“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这句话的意思是()
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2.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3.英国的生铁产量在1720年为25
000吨,1840年增至139
640吨。这种变化说明()
A.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
B.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4.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四)模拟练习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于()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圈地运动的扩大
C.大量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D.市场的不断扩大
2.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是()
A.原料来源丰富,产品易销B.新兴的工业,新技术易于推广
C.政府严格限制,必须首先突破D.传统工业技术经验积累丰富
3.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这证明()
A.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B.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C.工业革命使劳动者得到解放
D.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工人劳动的积极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首先发生在()
A.英国B.美国C.法国D.荷兰
5.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关系上的革命,其准确含义是()
A.进一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开始形成
C.影响人们社会经济地位,形成两大对立阶级
D.促进资本主义世界统一市场形成
6.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
A.圈地运动结束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完成D.“日不落帝国”形成
7.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
A.用机器制造机器B.工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
材料三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史实是什么?“震撼旧世界基础”引起了社会结构哪一重大变革?

(2)写出18世纪“把热变成机械运动”的发明家。

(3)大批手工工人被“抛到街头上去”后,又到了何处?变成了什么人?

(4)通过分析上述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科技的作用。

9.阅读下列摘自《共产党宣言》的材料
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造成的主要影响。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答历史材料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可以概括为“三部曲”。
1.读,解题的前提
①读懂材料。通过粗读,尽可能地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通过带着问题细读,理解材料的观点,提取有效信息,把握作者的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②看两头。材料的两头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介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这些说明性文字,其中某些方面可能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可能隐藏着解题的有关信息,有一定的启发性。
2.找,解题的关键
①找到有效信息。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价值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上。②对照材料和设问找信息。要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将设问置于材料中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进一步获得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方面。③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
3.答,解题的归宿
①审准设问。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等,这些都要注意。②解答要完整而有层次。解答的完整和层次性,直接影响得分。③注意运用史观。用史观分析材料,是历史阐释的最高要求,在高考中呈上升趋势。运用史观分析材料,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提高判断能力。④答题要简明。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可涂涂改改,答非所问。语言要准确使用“历史语言”,不可滥用文学语言。⑤注意分值。每个设问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要详尽回答;分值小,则要简答。
(二)例题解析
例1: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解析:“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的是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二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多种商品进口税。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谷物法”废除后,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英国市场,使英国农场主开始采用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各种农业机器,并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在推广优良畜种、增加种植品种、改进排水方法等方面也都有进展。1850~1870年间,英国农业产量增加一倍。
──刘淑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原因。

(2)从材料二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谷物法”废除后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解析:本题围绕18~19世纪中期的英国农业政策组织材料,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理解。对第(1)问来说,掌握颁行“谷物法”的时间和材料二明确提出的重商主义政策是答题的关键,因为发生于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其所保护的是土地贵族的利益;第(2)问所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后贸易政策的变化,根据材料和相关知识判断,此时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回答第(3)问,可根据材料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去分析变化的原因。
(1)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保护国内市场。(2)变化:从重商主义政策发展到自由贸易政策。原因:“谷物法”阻碍了商品流通,不利于工业的发展;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3)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建立资本主义大农场;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三)学习拓展
“工业革命”是不是“革命”
“工业革命”的概念出现于18世纪末。当时人们对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印象,因而以“革命”一词加以表述。在他们看来,“工业革命”一词的科学性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发现,“工业革命”所指的那些变化经历了长时期的准备,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事情,也不是在短期内完成的。于是,他们对“工业革命”一词的科学性提出异议,认为像这样一个延续了近百年的历史过程,用“革命”一词定义不太合适。在这些学者看来,“工业革命”所指的那些变化并非突变,而是渐进的,因而不能称之为“革命”。
你怎样看待上述这种说法呢?
四、相关信息
(一)学术前沿
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几个概念
近年来,史学界对“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等几个概念进行了探讨。主要有如下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产业”与“工业”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两个概念。产业指物质资料生产的各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而工业则指“产业”中除农业之外的生产事业。所以,工业革命不包括农业变革,而产业革命则是工、农和交通运输业各生产部门的共同变革。英国进行的是产业革命。
有的学者认为,工业革命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的过程,包含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技术革命则是指世界性的生产技术上的飞跃,是生产技术领域内的变革。两者之间有区别,工业革命产生了近代工厂制度,特别是产生了两个新的阶级,而技术革命引起的变化并未超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围,是量的变化。
(二)历史回响
世界经济现代化已经历了四次浪潮
在过去300年里,世界经济现代化共经历了四次浪潮。前三次浪潮导致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第四次浪潮正在促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每一次经济浪潮都是由重要发明和技术创新推动的,相应的制度创新导致经济形态的转变,世界经济中心随之发生迁移。
第一次浪潮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农业革命和运输革命,其中工业革命是第一次浪潮的核心。在经济现代化的第一次浪潮里,只有极少数国家成为赢家,少数国家紧紧跟进,多数国家仍然停滞在农业经济阶段。1820~1870年间,英国成为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870~1913年间。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已经转移到欧洲大陆和北美,而不再是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技术为基础,以煤、蒸汽机和机械化为特点,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科学为基础,以电、内燃机和电气化为特点。
第三次浪潮发生在1946~1970年间,包括工业化国家的黄金时代和农业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主要的技术创新领域有:人工合成技术、电子工业、工业自动化、新材料、新能源和航空航天工业等。在此期间,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增长大大快于美国,劳动生产率和人均GDP接近美国。
第四次浪潮发生在1970年以后。前三次浪潮都是由工业革命推动的,第四次浪潮是由知识革命推动的。工业革命导致工业比重的上升和农业比重的下降,知识革命导致工业比重的下降和知识产业比重的上升。所以这次浪潮具有经济革命的性质,而且波及全球。第四次浪潮的知识革命,包括科学革命、高技术革命、信息革命、学习革命和国家创新体系等内容,预计发达国家的第四次浪潮大体将在2020年前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