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22: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习题
一、单选题
1. 观察下图,属于1984年国家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2.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 经济特区的创办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 内地的开放
3.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毗临港澳
B. 政策扶持
C. 科技领先
D. 资源丰富
4. 观察下图,中国人民银行为纪念海南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发行了纪念金币,该金币应发行于(  )

A. 1999年
B. 2000年
C. 2004年
D. 2008年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6. 观察下图,属于1984年国家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7. 下列关于我国经济特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1980年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B.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
C. 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D. 中国政府对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8. “引进来”战略引进的东西不包括(  )
A. 资金
B.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 先进的管理经验
D. 先进技术和设备
二、简答题
9. 读下图,完成问题:

(1) 图中A、B、C、D是我国两个经济特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E是一条铁路,请填出其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 在此处设立经济特区有什么便利条件?
(3) 试比较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4) 结合有关史实,谈谈我国政府运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澳门问题的意义。
三、材料解析题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9年时,从广州到深圳的沿路上,许多背上别着“偷渡犯”的人在打扫马路。而在深圳,肥沃的稻田荒芜,在边防哨所的岗楼周围是抓到的一串一串的偷渡者。九龙海关出来是一条与臭水沟相伴的土马路。
材料二 (深圳经济特区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巨大变化)……也有的看到、听到走私贩私的经济犯罪多了,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的东西钻进来了,人们的穿着打扮变了,霓虹灯闪烁,舞厅跳的舞、唱的歌味道也不同了……甚至有的说经济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等。
——以上材料引自《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实践》
请完成:
(1) 面对材料一的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给该地区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 你同意材料二的观点吗?应如何评价深圳特区的变化?
【答案】
一、客观题
1. C 2. A 3. B 4. D 5. C
6. C 7. B 8. B
二、主观题
9. (1)深圳经济特区 珠海经济特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京九铁路
(2)①在珠江口岸,面临南海,交通便利。
②广东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③临近港澳地区,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④珠江三角洲经济基础较好,能为经济特区提供有力的支持。
(3)相同点:①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②都享有国家赋予的某些特殊权力。
不同点:①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②建立的原因不同。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来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圆满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③权限范围不同。国家给经济特区很大的经济管理自主权,并在经济特区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低税率、对外商使用土地予以优惠等等。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还可以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之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4)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①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据考古发现,澳门及其邻近地区在远古时期就已经留下中华民族先民劳动、生活的印迹。从秦朝开始,澳门就已经纳入中国的版图,归属南海郡番禺县。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用欺骗手段强占了澳门,但从葡萄牙商人入居澳门直至鸦片战争前近300年间,明清政府一直对澳门拥有并行使主权,依法实行管理,收取赋税。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葡萄牙人的进攻和威胁下步步退让,丧失了对澳门的管治权。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②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不损国力,不伤民生。在祖国大陆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在小地区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局势可以长期稳定,我们可以一心一意搞建设。
③有利于澳门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凭借祖国大陆的支持,澳门经济将会不断发展,大陆和澳门的“两制”,在经济上可以互利互补,互相促进。
④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再一次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说明“一国两制”顺应了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0. (1)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变化:使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2)不同意。评价:尽管特区出现了一些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和谐的现象,但特区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并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的适宜场所,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解析】
1. ②③分别是指厦门和深圳,它们是经济特区,故排除;而①④分别是指福州和北海,它们是沿海开放城市。
2. 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对外开放开始于经济特区的创办。
3. 珠海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国家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所以珠海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
4. 1988年,中国政府决定将海南岛设立为经济特区,国家给予较多的优惠政策。
5. 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A、B、D三项都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目的都可以归结到C项。
6. 用排除法:厦门、深圳是经济特区。
7.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上。
8. “引进来”战略主要是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但不能包括资本主义制度。故正确答案为B项。
9. 本题是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一国两制”相关问题的考查。答题时要求对地图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要结合政治学科相关知识回答,思路要灵活开阔。
10.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