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习题3
A组(基础题)
1.某位政治家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社会保险法》。这位政治家是
( )。
A.华盛顿
B.罗斯福
C.里根
D.克林顿
解析 在总统任职期间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的是罗斯福,故B正确。
答案 B
2.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解析 宣传画中有工人拿着劳动工具,并且工作能付薪水;结合美国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等措施,可以判断选D项。
答案 D
3.说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是指
( )。
①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了百姓最低经济安全 ②缓解了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程度 ③遏制了美国国内的法西斯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解析 经济危机往往引发社会危机,罗斯福新政有效地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以上三方面都是其表现。
答案 A
4.“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实行市场经济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知识经济
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解析 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B
5.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经济最深刻的影响是
( )。
A.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B.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解析 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整个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D
6.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语: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分析,符合这两个限定条件的是①②。
答案 B
B组(能力题)
7.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 )。
A.罗斯福始终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解析 罗斯福上台于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以说上台之前美国就已出现了严重经济衰退。罗斯福的批注把书本提倡的观点说成是“哪有此等好事”,明显是不赞成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在当时他还没有新政的理念。提议政府增加开支,实际上是号召政府干预经济,说明虽然罗斯福在此之前不赞成经济干预,但是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就已经萌生。
答案 C
8.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 )。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关于农业措施的理解。根据《农业调整法》的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据此可以判断其谈话的内容。
答案 C
9.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解析 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这两项措施是关于失业救济的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并没有提到如何促进就业,因此排除B项;也没有提到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排除C项;综合判断,再排除D项。《紧急救济法令》是一种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障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
答案 A
10.剑桥大学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 )。
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B.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解析 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因此说新政的成功也得益于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答案 D
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右图)
材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英文版)
材料三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家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了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需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2分)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在现实中遭遇困境,出现了“异化”。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从金融措施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效?(3分)
(4)综上所述,罗斯福新政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第(1)问,要注意仔细观察漫画,体会经济危机的背景;第(2)问,要注意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第(3)问,结合物价、生产和销售几个环节的关系来分析。
答案 (1)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2)经济思想:自由主义;遭遇困境: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非但没有克服危机,反而使经济形势恶化,社会动荡;异化:随后,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3)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社会需求;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
(4)加强金融监管;重视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