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罗斯福新政 习题(含答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18 罗斯福新政 习题(含答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4 08: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罗斯福新政》习题
一、单选题
1. 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在森林中修筑铁路,力图为美国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这种举措有利于(  )
①缓和阶级矛盾和安定社会秩序 ②提高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复苏 ③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④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通过国家干预(  )
A. 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 使美元贬值
C. 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 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3. 罗斯福新政与以前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缓和了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B. 国家对经济加强了干预
C. 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D. 保留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4.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
①救济 ②复兴 ③改革 ④调整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 罗斯福新政主要是调整了(  )
A. 劳资矛盾
B. 计划与市场的矛盾
C. 供销矛盾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6. 针对经济危机中失业率高和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对策是(  )
A. 美元大幅贬值
B. 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C. 压缩农副产品产量
D. 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7.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的经济得以部分复苏,出现明显复兴迹象是在(  )
A. 1933~1934年
B. 1934~1935年
C. 1935~1936年
D. 1936~1937年
8. 罗斯福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是(  )
A. 国家干预经济
B. 保持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C. 采取了一些利于工人的措施
D. 调整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二、材料解析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宣扬:“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繁荣。”胡佛政府还对大公司和大企业提供优惠,财政援助,并降低其所得税。胡佛宣称救济工人是慈善团体的事情,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拒绝采取任何救济工人的措施。
材料二:1932年底,在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举行了总统选举,结果民主党人罗斯福获胜,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材料三:1933年罗斯福任总统后,为摆脱危机实行新政。下台后的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是“社会主义异端”,并在1936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阻止罗斯福连选连任。
材料四:在1936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总统选举结果,罗斯福再次获胜,连任总统。
请完成:
(1) 联系材料一和《国家工业复兴法》,比较罗斯福、胡佛对资本家和工人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2) 罗斯福、胡佛的上述不同政策,反映了二人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有什么不同?罗斯福的基本思想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什么发展趋势?
(3) 联系材料四,分析材料三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20世纪30年代美国许多失业者靠政府救济。
图2 2008年10月13日,在美国华尔街,几名失业的金融业从业人员在街头卖艺挣钱。

材料二 2009年2月11日,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就7
8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文本达成一致,但据最新计算该方案最终将耗资7
870亿美元。——新华网
材料三 “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美国总统胡佛
(1) 材料一中两幅不同时期的图片反映的相同问题是什么?
(2) 当年的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图1中问题的?其特点是什么?
(3) 对比材料二、三,材料二的做法是否体现了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思想?说出你的理由。
(4) 综合上述材料并联系现实,美国应对危机的措施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一、客观题
1. A 2. B 3. B 4. D 5. C
6. D 7. D 8. D
二、主观题
9. (1)胡佛基本思想是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维护大企业利益;罗斯福基本思想是国家干预经济,但尽量保持企业自由度,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胡佛拒绝采取措施救济工人;罗斯福在《国家工业复兴法》中专门规定了保障工人权利的条款。
(2)胡佛的基本思想是政府不干预企业经营,维护大企业的利益;罗斯福的基本思想是国家干预经济,但尽量保持自由企业制度。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否。因为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因而它不是“社会主义异端”。
10. (1)都反映了经济危机后出现的失业现象,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3)不能体现。因为材料二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运用“看得见的手”调节经济运行机制,而材料三却主张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4)面对危机要积极应对,充满自信,勇于追求,大胆探索等。
【解析】
1.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就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 只要熟悉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运用排除法就可以排除A、C、D三项。
3. 传统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4. 据所学内容分析可知①②③④皆正确。
5. 罗斯福新政不可能调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的措施均是围绕增加就业、减少失业、刺激消费、扩大消费市场来进行,故调整的是生产与市场的矛盾。
6. 兴办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和刺激消费。
7.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美国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国民经济得到显著改善。
8.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9. 本题是一道比较分析题,要求理解胡佛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10.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