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记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措施;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能列表归纳;
3、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能通过情境做选择题。
4、通过对本课学习,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
2、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培养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学生懂得分析历史要从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参与讨论,锻炼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进步的,努力吸收其它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出示图片---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观察图片,了解投资庞大的重大科技活动往往是由政府主导的。思考美国战后经济实力强大的原因。
提问: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讲授新课】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始运用:
回忆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
指出罗斯福新政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引起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一系列新的变化。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原因:
1)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呼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2)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3)二战后初期各国面临战后的重建任务
4)二战后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资金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
5)二战中为应付战争对工业部门的集中管理
6)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基本矛盾,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指导
(2)凯恩斯主义:是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凯恩斯初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3)时期: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4)作用: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
(5)局限(问题):滞胀。
3、混合经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建立的原因和条件:
(1)西方社会流行福利国家的思想
(2)二战后主国资本主义国家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3)工人阶级和进步政党长期斗争
(4)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此提供了物质基础
2、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主要措施: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4、评价: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1)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
(2)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特别是中产阶级;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
①在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
②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3)影响:
①是一二产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大大促进了经济竞争力
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4)中国的选择:大力发展
2、新经济的出现:
1)原因;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的及时运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出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
3、含义:(三要素)
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4、实质:信息化和全球化
5、核心:高科技创新
6、中国:嫦娥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