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18:38:06

文档简介

第18课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的目的,内战爆发的标志,内战过程中战略防御阶段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转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通过学习战略决战阶段,让学生理解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进军决定了解放战争走向最终的胜利,人民群众在此次战役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解放战争期间战争三个阶段的重要战役:战略防御阶段——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转折,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借助表格完成战役内容:时间、地点、任务,参战部队、结果等等。同时,归纳三大战役的战争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主要让同学了解到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也要注意到共产党在战争中赢得民心,也就赢得了战争。
2学情分析
本科在本册书中属于重点篇目,解放战争的发起和过程。教材的处理难度适中,重难点清晰。学生经过半学期的近代史学习,对于阶级矛盾和国内矛盾分析已经掌握。容易理解和接受。
3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问题导入:抗日战争的胜利,解决了中国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日民族矛盾,那么,中国急需解决的矛盾是什么?
A:国民党和共产党。
Q:这两大党派代表哪两个阶级的矛盾?
A:无产阶级和资本主义阶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国内掀起一场战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次内战,解放战争。
活动2【导入】新课
知识框架
根据课程结构,梳理课文知识做成知识框架。
(一)重庆谈判
从课文第一段归纳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内的局势,意在挑起战争赢得战后统治权的南京国民政府和人民群众间的矛盾。
活动3【导入】过程
1、利用材料信息,分析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真内战假和平的目的/
2、图片展示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图片展示美国政府援助国民政府,用飞机帮忙运送军队和物资
活动4【导入】过程
(一)战争过程
1.战略防御阶段
(1)战争爆发的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图表对比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3.战略决战阶段
(1)出示两个表格,对比三大战役之前国共两党的实力以及两军在五大战区的兵力部署情况(略)
(2)请同学在课本中找出三大战役的内容:
活动5【导入】讨论
战略反攻的目标为什么要选定中原地区?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活动6【导入】探究
(3)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以毛泽东的诗歌引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浅读诗歌,分析渡江战役爆发的背景: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b.谈判失败,c.国民党做好防御,预备战役。
视频观看渡江战役。
请同学在文中找到渡江战役的信息:
时间、领导者、战线、结果、意义。
解放南京标志着战略决战的胜利,意义: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课件49张PPT。第18课 解放战争一、重庆谈判
二、内战的爆发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背景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谈判桌上的较量人民愿望:
愿望_ _渴望和平,渴望民主。
主要矛盾:
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战以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1) 从字面上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这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以国家利益为重”?其险恶用心是什么?如果去了:
如果不去:赢得部署内战的时间就可以制造舆论,欺骗人民,宣称共产党拒绝和谈,为其发动内战找到借口。
想一想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在谈判中捍卫人民的利益,揭露反动派的真面目,中国共产党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时间、内容:1945年8月重庆 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
签订 《双十协定》重庆 谈判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假和平阴谋 国民党目的中共假和平真内战赢得民心、获得政治主动。
谈判桌上的较量意义一、背景二、过程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谈判桌上的较量内战的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进攻。●爆发标志: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控制地区1亿多3亿多拥有人口基本上是步枪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大量美国武器武器装备127万人430万人拥有军队共产党国民党一、背景二、过程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谈判桌上的较量(一)战略防御内战的爆发 ●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粉碎全面进攻作战方针:
结果:应对:
结果:粉碎重点进攻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战略防御面对全面进攻:面对重点进攻:一、背景二、过程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谈判桌上的较量(一)战略防御(二)战略进攻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粉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
军队:
指挥:
意义:
1947.6.30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刘伯承、邓小平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严重威胁了敌人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敌人的心脏。一、背景二、过程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谈判桌上的较量(一)战略防御(二)战略进攻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粉碎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
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
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
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
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
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
刀,插入敌人胸膛。 战略反攻的目标为什么要选定中原地区??大别山内战的爆发 ●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粉碎全面进攻作战方针:
结果:应对:
结果:粉碎重点进攻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战略防御面对全面进攻:面对重点进攻:● 战略决战●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一、背景二、过程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谈判桌上的较量(一)战略防御(二)战略进攻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粉碎(三)战略决战内战的爆发 ●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粉碎全面进攻作战方针:
结果:应对:
结果:粉碎重点进攻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战略防御面对全面进攻:面对重点进攻:● 战略决战●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决战背景三、战略决战战役
名称辽沈
战役淮海
战役平津
战役参战
部队
东北解放军1948.
9--11战果歼敌47万,东北全进解放历史
意义起止时间(一)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关门打狗
围锦打援战役
名称辽沈
战役淮海
战役平津
战役参战
部队
东北解放军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1948.
9--111948.11
-1949.1战果歼敌47万,东北全境解放歼敌55万,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历史
意义起止时间(一)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淮


役碾庄陈官庄双堆集肢解敌人
各个击破奠定了解
放长江以
南的基础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陈毅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胜利的原因。战役
名称辽沈
战役淮海
战役平津
战役参战
部队
东北解放军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1948.
9--111948.11
-1949.11948.11
-1949.1战果歼敌47万,东北全进解放歼敌55万,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歼敌52万,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历史
意义起止时间(一)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平


役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北平和平解放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平


役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战役
名称辽沈
战役淮海
战役平津
战役参战
部队
东北解放军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1948.
9--111948.11
-1949.11948.11
-1949.1战果歼敌47万,东北全进解放歼敌55万,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歼敌52万,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历史
意义歼敌150余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起止时间(一)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内战的爆发 ●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粉碎全面进攻作战方针:
结果:应对:
结果:粉碎重点进攻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战略防御面对全面进攻:面对重点进攻:● 战略决战●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一、背景二、过程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谈判桌上的较量(一)战略防御(二)战略进攻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粉碎(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南京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1)时间:
(2)领导者:
(3)战线:
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长达500千米。上海江阴湖口南京浙 江安徽江 苏江 西渡江战役示意图 东路军中路军西路军战线: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1)时间:
(2)领导者:
(3)战线:
(4)结果:
(5)意义:
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长达500千米。南京解放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一、背景二、过程解放战争重庆谈判——谈判桌上的较量(一)战略防御(二)战略进攻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粉碎(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结果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为什么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垮台?1、人心向背是胜败的根本原因,国民党发
动内战失去民心。
2、国民党统治腐败:政治孤立、经济崩溃、
军队厌战、贪官横行。
3、中共的正确领导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
战。“得民心者得天下”课堂小结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国民党阴谋 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南京解放南京政府垮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知识巩固选择题
1、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各项中,错误的是( )
A、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B、充分表明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
C、签订了《双十协定》
D、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D4、1947年夏率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
A、陈赓、谢富治 B、刘伯承、邓小平
C、陈毅、粟裕 D、彭德怀、贺龙3、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
A、山东和陕北 B、东北和西北
C、中原和山东 D、陕北和东北2、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是( )
A、1945年6月 B、1945年8月
C、1946年6月 D、1946年8月CAB课堂小结1945年8月重庆谈判
——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了大量努力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1948年8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胜利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4月渡江战役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