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18:3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的爆发和转战陕北的基本史实;
2、掌握千里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开始;
3、通过对重庆谈判的背景、谈判双方的目的等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千里挺进大别山”时,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探究中共中央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突破口的原因及千里挺进大别山为什么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开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中共在重庆谈判中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做出的努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2、通过对中共在内战的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策略,使学生认识到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2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乐于表现,通过初中一年的历史学习,他们理解能力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没有形成体系;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创设情景等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这一阶段的学生从有关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中可以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对教材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我国国内国民党和共产党等不同的阶层对中国命运的抉择。面对国内外的压力等,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共产党在重庆进行了重庆谈判。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国民党反动派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公然挑起内战。它是中国历史由抗日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过渡与开始。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
千里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千里挺进大别山为什么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开始?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大别山地区?
5教学过程
5.1
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重庆谈判之蒋介石与毛泽东的较量》)。播放完毕后,请学生介绍从这段视频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族,而蒋介石却做出了不安的行动,这是什么样的不安行动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一、诠释单元标题与课题
让学生将书翻到第五单元看标题是什么?然后看这一单元共有几课?每一课的题目又是什么?然后,问:这样看第五单元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看第18课的标题是什么?本课从哪几个方面展开介绍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专题意识,学会从专题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概说历史)
让同学们将各自的课前预习作业本拿出来,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代表分别从四个方面(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千里挺进大别山)展示预习成果,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将每部分的主要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最后教师完善学生遗漏的知识。(学生展示成果时,要求:抓住要点、语言简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做预习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将各自预习成果在小组内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图说历史
用课件依次展示以下三组图:
第一组图:《毛泽东赴重庆前与赫尔利等合影》、《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
第二组图:《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
第三组图:《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渡过浠水》
每出示一组图片,就让学生先说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然后用自己的话详细介绍这一历史事件。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学会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并在活动过程中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四、探究历史
用课件展示探究的问题:
在出示第1个探究问题后,给学生展示以下材料:
1、视频《挺进大别山》
2、《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示意图》
3、毛泽东对做出千里挺进大别山这一军事行动时的话: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在出示第2个探究问题后,给学生展示以下材料:视频《挺进大别山》片段。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些有关的材料,让他们从材料中分析、提炼出有关的信息,既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也使学生学会了运用历史地图、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五、见证历史
用课件展示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孙口将军渡景区的有关图片,介绍将军渡的来历,从而见证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将军渡景区,既用身边的史实见证了历史,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会了通过历史遗迹、遗址、历史博物馆等来学习历史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六、课堂检测:
1.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2.右图为一张已经发黄的电文手稿,对其阐释错误的是()
A.电文回复的时间应是抗战胜利后应是抗战胜利后
B.这是毛泽东回复蒋介石的电文
C.电文表明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商讨和平建国大计
D.电文表明中共决定只派周恩来参加谈判
3、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时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那么,60年前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握手后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B、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府
C、签订了《双十协定》
D、确认了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
4、(2010河南)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
A、爱国、救亡B、民主、和平C、自强、求富D、和平、发展
七、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板书设计:
第18课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一、重庆谈判
1、背景、时间、地点
2、国共双方的代表及目的
3、结果
二、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的爆发
2、转战陕北
3、千里挺进大别山
标志
意义
作业:预习第19课,并写在作业本上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