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以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对旧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一感性认识,再通过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的探究,对旧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跨度大,历史资料相对缺乏,多为理性分析,学生感性认识较少,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八年级学生虽然已初步具备从历史事件和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但是综合分析、综合归纳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政治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期望通过课堂出示大量信息,由学生总结提炼,教师引导,师生互动,达到最佳效果
3重点难点
重点:
1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状元殿试册封图、捷报图
教师:①设疑: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片,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②课件展示:张謇简介,引入本课学习: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
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张謇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走的怎样呢?
今天,我们就请来张謇先生为我们解答相关问题,借此来探究一下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活动2【讲授】新闻发布会——张謇先生答记者问
1创设情境:“新闻发布会——张謇先生答记者问”(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探究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提炼相关答案,然后一人扮演主持人,一人扮演张謇,剩下学生扮演小记者,即兴表演“新闻发布会——张謇先生答记者问”,
要求:记者先举手示意,主持人点到后,再提问。
2
学生活动:新闻发布会——张謇先生答记者问(模拟)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状元实业家张謇先生来到新闻发布会的现场,在座的记者朋友们有什么问题想请教张老先生,请提问。
(1)
记者一:是什么触动您放弃仕途选择创办实业?创办实业的目的是什么?
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廉价的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我认为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我的口号是“实业救国”。
(2)
记者二:您创办了哪些实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什么产业?
张謇:我开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规模最大的是大生纱厂。
(3)
记者三:您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在什么时期发展最快?为什么?
张謇:一战期间,因为这期间,一方面由于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另一方面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4)
记者四:您不仅创办实业,还兴办学校、博物苑、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为什么呢?
张謇:我刚才说了,我创办实业的目的是“实业救国”,而兴办教育也是救国,我以实业所得办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以期实现救国。
(5)记者五:您创办实业,后来的命运如何?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张謇:后来负债累累,被吞并。主要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倾销棉花和棉纺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低价销售。
(6)记者六:张先生,如果您的实业遇到我们今天这样的机遇,会有怎样的前景?
张謇: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今天,改革开放,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果赶上现在这个好时机,我的企业一定注重科技创新,定能在世界经济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主持人: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张謇先生的恳切回答,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
3、教师对活动进行点评,再反思:
(1)从张謇创办实业的事迹中你感受到什么
(2)张謇大生纱厂的最终遭遇告诉我们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归纳,明确张謇创办实业的爱国精神,不惧世俗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敬佩。大生纱厂的结局也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近代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过渡:张謇大生纱厂的命运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学习中国整个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
4、学生活动:同桌两人一组互相说三遍:张謇:“状元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主张,创办大生纱厂。
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第二目并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教材中提炼有效信息)
并填表
2、学生根据3幅图片,讨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什么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3、学生活动:同桌两人一组互相说三遍。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1)洋务运动至清末:产生并初步发展
(2)辛亥革命至一战期间:获得发展机会,一战期间进入”黄金时代“
(3)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衰落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
活动4【活动】看谁记得快
1、张謇:“状元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主张,创办大生纱厂。
2、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1)洋务运动至清末:产生并初步发展
(2)辛亥革命至一战期间:获得发展机会,一战期间进入”黄金时代“
(3)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衰落
3、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
评价要求: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全部背过的得A;背过两个知识点的得B;背过一个知识点的得C。课上 没有过关的同学下课后找老师过关。
活动5【测试】实战演练
1.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2.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原因不包括:(
A
)
A.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推动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张謇等爱国实业家致力于实业救国
3.下列史实反映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是(
C
)
A.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C.
张謇兴办大生纱厂
D.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4.下列企业中,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是(
C
)
A.福州船政局
B.汉阳铁厂
C.大生纱厂
D.湖北织布局
5.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6.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
D
)
A.辛亥革命
B.民族工业的实力
C.“实业救国”思潮
D.第一次世界大战
7.从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
C
)
A.均衡发展
B.迅猛发展
C.曲折发展
D.持续发展
活动6【作业】课后延伸
1、概况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特征及其原因。
2、“实业救国”是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的一个途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思潮能否救中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