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3 18:59:17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尘封的记忆-广州之变社会生活的变化少年看中国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被动接受--主动学习 
  中国之变 艰难的历程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交通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习俗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郑观应《盛世危言》从资料中你
发现了什么?近代交通--
 出行速度加快
 促进商品流通近代交通之变:
社会生活的变化轮船 火车 汽车
   精神文化之变: “东胜神州的傲来国中,有一座山,叫花果山。
山顶有一块仙石,日久天长化作一个石猴。
石猴学走学爬。拜了四方,从眼内发出两道金光,
直射到天庭,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立即命
千里眼、顺风耳天南天门观看。二将奉玉皇旨意
出南天门。
 千里眼手搭凉棚,仔细观看,顺风耳伏耳细听,
很快查明了情况,向玉帝汇报。”
                        ---《西游记》“千里眼、顺风耳”的愿望实现了吗?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早期电报机1880年贝尔电话早期的照相机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定军山》剧照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片《定军山》。 中国三四十年代的明星: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剧照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电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去,各城市相继建起了电影院。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之一──西单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女子进入的戏园。 近代交通之变:
社会生活的变化轮船 火车 汽车精神文化之变:电报、电话、照相、电影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
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纸名称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民报》《新青年》、《每周评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民主、科学时间出版的报纸宣传的思想《申报》 1872年诞生的《申报》,在当时影响较大。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评论,还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从报纸中,人们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近代交通之变:
社会生活的变化轮船 火车 汽车精神文化之变:电报、电话、照相、电影、
  报纸、出版业
获取、传递信息,丰富精神生活;
渴望国家的发展,缩小与西方的距离。近代交通之变:
社会生活的变化轮船 火车 汽车精神文化之变:电报电话照相电影报纸、出版业社会习俗之变:1920年变?服饰发型礼仪蒋介石结婚照西关小姐“西关小姐”是指广州西关有身份地位人家的女儿,
 以打扮言谈入时,有文化涵养、风姿绰约而著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成立观念之变-平等近代交通之变:
社会生活的变化轮船 火车 汽车精神文化之变:电报电话照相电影报纸、出版业社会习俗之变: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礼仪称谓封建落后--文明进步
变的趋势面向世界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闭关锁国单一
多元
沿海快,内地慢;城市快,农村慢
电教馆为了配合本课教学,要拍一部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电视记录片,现在请大家组成拍摄筹备小组,拟定拍摄内容,方案最优者拟由校电视台资助摄制。
拟定拍摄内容的基本要求:
A .确定拍摄对象(行业或部门)
B .准备采访哪些人物?
C .确定采访时要问的问题(可多个)或反映的主题谢谢大家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出现的史实,了解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通过访问家庭和学校附近的老人,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等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比较,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认识到,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这也决定社会生活的变化历程也是艰难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2学情分析
在对初二(6)同学进行学情调查时,我询问了学生以下问题:
1、大家远距离旅行时通常搭乘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2、这些交通工具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中国又出现了什么样新的通讯工具、娱乐方式、大众传媒及礼仪?
3、这些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一帆风顺的吗?为什么?
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整理分析,我得出了如下结论:
1、一部分同学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原因可能在于八年级学生已不像七年级学生那样对历史课充满新鲜与好奇,也没有九年级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更由于功课的增加以及观念上的影响(认为历史是副科和对开卷考试的错误认识),他们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开始下降。
2、其它同学回答第一问时踊跃积极,也知道这些交通工具是近代时传入中国的,能列举一些如电报、电影、报纸和握手等其它社会生活变化的现象,说明作为重点中学中的城市学生知识面较广。
3、有少部分同学能联系到上一课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而回答出社会生活的变化过程也是艰难的,也是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反映出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依据: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特别是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产物,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大众传播媒体及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是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与物质文明相辅相成。
2、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历程、原因。
依据: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好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的事例,并需按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约2分钟) 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我的导语为:“同学们喜欢看展览吗?”会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 在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之后,我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设想:“我们班准备为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的变化设计一个展览。全班分成4组,分别从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等四个方面来为展览的举办作一些准备工作。”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接着,每组派两名学生,其中一人介绍近代之前的社会生活某个方面的情形,另一人则介绍近代以来该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其他人可以及时进行补充或者纠正,教师则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地加以演示。这样,学生的身心都融入课堂。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我国近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一一指出如下:
第一展厅:交通工具
 ——近代之前有:马车、木船、轿子等。
 近代有:火车、轮船、汽车、电车、飞机。
 在此,我请所有学生思考新式交通工具与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在动力方面的区别是什么。这样,学生就明白为何西方文明刚传入中国时,中国人
 “无不充满好奇”了。
 第二展厅:通讯工具
 ——近代之前:喇叭、烽火台、驿站、信鸽等。
 近代有:电报、电话。
 在此,教师请学生举例说明新式通讯方式有何优点,使学生明白这样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是历史的进步,以培养其社会进步观。
 第三展厅:文化生活
 ——近代之前有:画像、舞台剧、皮影戏等。
 近代有:照相、电影、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
 在此处,我以《申报》不同版面的内容为例,请学生评价近代报刊起到的作用,以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其感受到历史其实就在自己身边,在介绍近代书籍出版业时,我展示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图片,因为这是学生必备的工具书。
 第四展厅:社会习俗 辛亥革命之前:男人留辫子、跪拜礼、大人等。
 辛亥革命之后:剪辫、易服、改称呼等。
 在第四小组的学生介绍社会习俗的变化之后,教师展示一些众所周知的明星在影视作品中的相关照片。将所有学生的情绪都调动起来。
 第五展厅、留言厅——畅所欲言,心得疑问
A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历程如何?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P112页的第一段引言,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让学生归纳出变化的历程。“同学们,火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刚进入中国时却被视为怪物,这说明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的历程如何?”在学生们讨论回答之后,我总结为:艰难曲折。
 B、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历程如此艰难曲折的原因是什么?
 我采用讲解法突破此教学难点,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照相和电影等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这些变化都是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而出现的;而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出现的,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教师指出这些变化虽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但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且阻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本探究题目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板书设计及课堂总结:(约5分钟)
 结合板书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再次指出重难点。板书设计为结构式,目的在于力求思路清晰,使板书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