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科技与教育
1、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特征和主要成就,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史实和文学艺术巨匠的成就。
2、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教育改革的艰难,中国近代后期时代特征对文艺的巨大影响,
2学情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材料。如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爱国精神表现在何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新式教育的开端和近代文艺巨匠。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易于混淆的知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第22课 科技与教育
1.阅读有关课外知识,了解李善兰、李四光、茅以升、华罗庚等人的事迹,并完成下表。
姓名
成就
姓名
成就
李善兰
翻译外国数学著作,著《方圆阐幽》
冯如
研制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飞机
徐寿
翻译外国化学著作
茅以升
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
詹天佑
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华罗庚
著《堆垒素数论》
侯德榜
发明“侯氏制碱法”
李四光
创立地质力学
2.你认为詹天佑、冯如、侯德榜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
答:①他们努力学习,奋发上进。詹天佑、均出身贫苦,但能刻苦发奋,成为杰出人才。②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詹天佑立志修中国自己的铁路;冯如决心“成一绝技,以归飨祖国”;侯德榜无偿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
3.为什么说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答: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处于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当时的士族垄断国家政权,造成政治腐败,地方势力分割中央政权。在这种背景下,科举制度有利选拔人才,使广大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能进身仕途,消除士族政治特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世界各国纷纷走上近代化的强国之路,科举制度已成为培养新式人才的障碍。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度,促使大量的青年学生进入新式学校,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进一步普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主检测】
1、右图是20世纪初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
的情景。这种设计是应用在哪一条铁路上
(
C
)
A.
京广铁路
B.
京沪铁路
C.京张铁路
D.
京九铁路
2、右图为建在青龙桥车站的一座人物铜像,
这是纪念科学家
(
A
)
A.詹天佑
B.
魏源
C.严复
D.侯德榜
3.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
牌纯碱。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C
)
A.张謇
B.
詹天佑
C.侯德榜
D.邓稼先
4.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但仍然出现了跃居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产生在(
D
)
A.农业科技
B.文化教育
C.电子工业
D.
化学工业
6.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C
)
A.侯德榜
B.张謇
C.詹天佑
D.茅以升
7.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创办于(
B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8.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B
)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9.北京大学的前身,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B
)
A.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翰林院
D.清华大学
10.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
A
)
A.1905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49年
11.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
1.阅读有关课外知识,了解李善兰、李四光、茅以升、华罗庚等人的事迹,并完成下表。
姓名
成就
姓名
成就
李善兰
翻译外国数学著作,著《方圆阐幽》
冯如
研制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飞机
徐寿
翻译外国化学著作
茅以升
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
詹天佑
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华罗庚
著《堆垒素数论》
侯德榜
发明“侯氏制碱法”
李四光
创立地质力学
2.你认为詹天佑、冯如、侯德榜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
答:①他们努力学习,奋发上进。詹天佑、均出身贫苦,但能刻苦发奋,成为杰出人才。②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詹天佑立志修中国自己的铁路;冯如决心“成一绝技,以归飨祖国”;侯德榜无偿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
3.为什么说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答: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处于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当时的士族垄断国家政权,造成政治腐败,地方势力分割中央政权。在这种背景下,科举制度有利选拔人才,使广大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能进身仕途,消除士族政治特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世界各国纷纷走上近代化的强国之路,科举制度已成为培养新式人才的障碍。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度,促使大量的青年学生进入新式学校,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进一步普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