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的远方》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和交流。
2.运用“读—悟—赏”语文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且有所感悟。了解散文的叙事方法。体会标题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学会从把握重点语句入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准确把握母亲的形象,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特质,赞美母爱,从而打开自己真实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能够概括文章描写质朴深沉的母爱的主要事件。
2.通过捕捉母亲心理描写的词句,体会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中国母亲甘愿“奉献一切”的爱的内涵。
【教学难点】
梦的远方是什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争论。但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情节,清楚大胆地陈述自己的理解,才是教学中的难点,更是重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藉;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他的头所依托的胸膛,失去了为他祝福的手,失去了保护他的眼睛……
同学们,纪伯伦在他的《母亲颂》中,用如此浓烈的情感,书写着他心中的母亲,歌唱着母爱的真谛。那么台湾作家林清玄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一个怎样的母亲?传达了一份怎样的母爱呢?
2.检测预习(历代文人母爱诗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历经坎坷,穷困愁苦,而母亲的笑容却时刻令他梦萦魂牵。在他得知母亲将要来的时候,掩不住脸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悦,抖落衣冠上层累的风霜,拂去心头积淀的风尘,携妻将雏,到溧阳城外迎接母亲。芳草萋萋,花香阵阵,白云舒卷,碧野晴川,处处洋溢着儿子不尽的思念。母子相依,热泪盈眶,握着妈妈温暖的双手,望着母亲苍老的容颜,不禁怆然饮泣,感慨万千,提笔赋诗,情思涌动。在孟郊笔下,饱含母爱的《游子吟》,诚挚深切,传诵千年。
唐代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栖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乱后回到家乡时,已田园寥落,物是人非。凄苦忧愁,睹物伤怀,他将忧国忧民之心与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发,写成感人肺腑的《无家别》。“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言词悲切,凄苦哀绝,足以令人慷慨动容,流下千秋之泪。
东汉末年,蔡文姬被乱兵掳至匈奴,作别家国,万里投荒。在被汉使赎回时,母子诀别,含悲饮泪,亲朋相送,凄凉感伤。她在所作《悲愤诗》中写道:“已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凄怨哀伤,声节悲凉,读之使人落泪。唐人曾以此为题,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诉,欲歌欲哭,一种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于曲调之间。
3、作者简介(创设情境)
欣赏作者林清玄的肖像图片,一方面引出温文尔雅的林清玄自信坚强的一面及其烈的个性、远大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引出其创作风格,以此为本文教学作铺垫。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17岁开始发表作品,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73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本人长得没有文章漂亮。他头一次在大陆与读者见面时,林清玄自我介绍说:“想生在盛唐,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幸只成为台湾八小家;想长到一米八,不料只长到一米六八,只好自我安慰:‘一路发’;想长得像陈晓东,但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达摩或十八罗汉;我儿子说,爸爸,你快成伟人了,因为《世界伟人传》上的伟人大多是秃头。”
二、朗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感染学生。
2.学生朗读。(配乐)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提示:采用自由读、抽查读、推荐读等形式,走进作品中,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与作者产生共鸣,自己受到感动。
2.学生进行交流,口述故事情节,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教师给予肯定鼓励,达成共识。
3.读完后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文中写了哪些“我”与母亲的事情?请用语言概括出来。
(2)你认为文中所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怎样理解“这一世我觉得没有白来,因为会见了母亲”这句话?
(这一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奠定基础。)四、布置作业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我”与母亲的事情。
2.请讲述一个最令你感动的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作业反馈
文章回忆了“我”与母亲之间的哪些故事?(语言简洁,最好是小标题的形式)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回顾这些往事的?为什么?
文章将“我”与母亲的回忆相互交错。在母亲的记忆中,我们读到的是无尽的牵
挂,无限的不舍;而在“我”的回忆中,更能感知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倾尽
一切的母爱情怀,以及“我”的无限感激。
此环节是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我”和母亲的回忆角度。尤其是让学生
找到体现母亲心理的词句,感知母亲的情怀。如“期望大概只有一个,就是祈求
我的健康”“母亲急得满眼泪”“还心有余悸”“感谢得流下泪来”“那时代的
妈妈,是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苦”“母亲的担心没有太久”“母亲反而担心”“
总是唯恐我在外地受苦”“倚在车站的栏杆向我挥手”等等,这些细节,正是母
爱的写照。
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做批注。
2.既然写母亲,为什么还要详尽地转述母亲讲给“我”的日本童话呢?仅仅是因
为那是母亲的故事吗?
(启发学生结合全文,从文章整体、主旨出发,思考这个问题。)
写童话的真正目的是怀念慈爱的母亲,感激她的深深教诲。母亲的爱铭刻在作者
心中,鼓励着他追求人生,达到梦的彼岸。因此,他自豪地说“光是这一点,使
我后来成为作家。”
3.母亲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那么文题“梦
的远方”到底指什么?
(此环节可以讨论,并允许不同意见共存,但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来思考)
三、延伸拓展
1. 教师总结:余秋雨说“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是的,母
亲是我们的头所依托的胸膛,母亲是祝福的手,母亲是保护我们的眼……失去这
一切,我们如何才能实现“遥不可及的梦”?正如林清玄先生,幼时的多病,是
母亲的关爱给了他强健的体魄;儿时的“孤僻”,是母亲的宽容、理解给了他健
康的心灵;奋斗的路程中,是母亲的故事给了他顽强、执著的精神,最终实现了
他的作家梦。
母爱是博大的,她的博大足以和日月齐辉,同时母爱又是细微的,细微得犹如慈
母手中那段纤纤丝线——博大与细微在母爱这里找到了最好的契合点。你还知道
哪些令你感动的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讲故事。)
2.既然母亲如此伟大,你如何报答自己的母亲呢?(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其实,正如有些同学所言,回报母亲,不是虚无缥缈的豪言壮语,不
是对未来虚无的许诺。它可以是今晚的一杯热茶,一句问候,一盆洗脚水……这
里老师朗诵一首诗《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
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时,
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
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
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
请不要责备我。
还记得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
请不要嘲笑我。
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
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
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
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
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
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
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
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抱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其实,我们的父母要的仅仅是那么一点耐心,那么一点理解,那么一点——唉!
四、布置作业
练笔《当你老了——写给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