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4 17:0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实录
古寨中学 徐琳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时间、过程;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武昌起义为什么能成功,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课堂上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主动学习,相互合作,多角度、多途径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2.难点:正确分析与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
1.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现场辩论赛等
2.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大屏幕显示孙中山画像)
师:这是谁?谈谈你对此人的了解。
生:孙中山。他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生:他是中国的“国父”,国民党的领袖。
生:他领导了著名的辛亥革命。
师:回答得很好!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谈起。(大屏幕显示本课题目:《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在史学界,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它成功了,有人认为它失败了。在本节课,我们将以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辩题,进行现场辩论,看一看男方的表现优秀还是女方的表现优秀。希望大家在听课时注意搜集对本方有力的论据。(大屏幕显示辩方及辩题:男方——辛亥革命成功了;女方——辛亥革命失败了)
2.新授:
师:请回忆,1911年6月,四川地区发生了什么事件?清政府有何反应?
生:保路运动。清政府从湖北调集新军前去镇压。
师:(大屏幕出示辛亥革命前形势图)从图中可看出,这造成了湖北守备空虚,从而给湖北武昌城内的革命者提供了决好的起义时机,他们乘机发动了武昌起义,从而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一.辛亥革命的序幕——武昌起义(大屏幕显示)
师:武昌具备哪些成为起义之地的条件呢?(生读课本p90,思考、讨论、回答)
生:保路运动使湖北守备空虚,为起义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生:从小字可看出,起义前革命党人进行了认真地准备,例如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
师:(屏显武昌起义前的歌谣)这个歌谣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讨论发言)人们对清王朝的统治充满了反感与不满,希望清政府垮台。
师:此外,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使多数士兵成了革命分子,革命情绪比较高涨。
虽然起义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起义的发动却很仓促。请一起欣赏《武昌起义》的资料片,并注意以下问题:1、武昌起义时间、主力?2、起义后建立了什么政权?3、起义给中国的政局带来了什么影响与变化
(生观看回答)
师:湖北军政府的都督是谁?他是何许人?(找一生朗读有关黎元洪的小字,了解他是如何当上湖北军政府都督的。生回答,并思考以下问题:)
1、革命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湖北军政府,却让一个屠杀过革命党人的刽子手当自己的都督,这是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黎元洪是新军协统,有带兵打仗的经验。
生:革命党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自认资望不够,所以要找一个有资望、有经验的人做领袖。
生:革命党人还不知道自己掌握政权是很重要的。
生:革命党人太软弱了。
师:这说明,由于革命党人的软弱和妥协,他们既不相信人民的力量,也不相信自己得力量,轻易将政权拱手让人,为革命埋下了隐患。
2、武昌起义后,全国有半数以上的省份脱离清朝独立,预示了清王朝末日将至。那么,独立各省的实权都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吗?(生读p92第二段小字,自由发言 )
生:不是。各地的立宪党人和大官僚、大绅士,随风转舵,附和革命,掌握了政权。
师:你如何评价这种人,他们会给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生:这些人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他们是在钻革命的空子。
生:他们在革命形势好的时候附和革命,当革命形势出现变化时,他们肯定又会随风转舵,抛弃革命。
师:这些革命的投机分子,成为革命阵营中的妥协派,他们伪装成忠诚的革命卫士,钻进革命阵营中,却在一步步地窃取革命的果实,从而为革命埋下了隐患。
二.辛亥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大屏幕显示)
师: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形势的发展呼唤着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请欣赏资料片《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注意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临时大总统。(大屏幕播放)
师:1912年是民国元年,1913年、1914年是民国几年?1949年是民国几年?哪位同学能找出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之间的换算公式?(生合作完成,总结出换算方法,大屏幕显示以上问题及换算公式)
师:中华民国内部除了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的实权基本掌握在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临时约法》的性质、有什么特点,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进步之处?可举例说明(找一生起来朗读《临时约法》的内容,学生自由发言)
生:体现了平等、自由。
生:以前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权力最大还不受限制,人民根本没有权力;约法却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可以限制总统的权力。(师点题:也就是主权在民和分权。)
生:清朝的人地位不平等,有主人和仆人,小姐和奴婢,他们的待遇也不同;现在却规定国民一律平等。
生:清朝有文字狱,言论不自由;《临时约法》规定国民有出版、言论、集会、结社等各项自由。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分权等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因而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大屏幕显示)
师: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她所颁行的措施,是辛亥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但这一切却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请欣赏资料片《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并思考:袁世凯是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是怎样窃取革命果实的?(大屏幕播放)
(学生代表发言,师引导学生归纳为:南北议和→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职)
师:为什么袁世凯能够取代孙中山当上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哪些因素促成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自由发言)
生:袁世凯特别老奸巨猾,而且还通过清朝拥有重兵,实力很强。
生: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企图使袁世凯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新工具。
师:答得不错!与此相比较,革命党人内部又是一种什么情况?
生:革命党人实力不如袁世凯。
生: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太软弱了,将政权让给了袁世凯。
生:革命党内部有一些投机革命的妥协分子,他们在革命出现变化时出卖了革命。
师:很好!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的实力与手段、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共同促成了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师:辛亥革命的成果就这样被袁世凯窃取了,因此,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下面我们以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辩题,进行现场辩论,看一看正方的表现优秀还是反方的表现优秀。(大屏幕显示辩方及辩题:正方(男)——辛亥革命成功了;反方(女)——辛亥革命失败了)
正方: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建立了政权,还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革命的目标——建立政权达到了,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
正方:辛亥革命迫使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推翻了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因而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正方:孙中山等革命者积极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起人们思想等方面的变化,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反方:我反对。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革命党的软弱妥协,孙中山最后还是让位给袁世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反方:我也反对。他们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不是革命党人亲手推翻的,而是借助袁世凯之手才做到这一点的。
反方: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政权,但是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并没有被废除,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的现状没有改变。
反方: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参加,也没有解决农民的命根子——土地问题。(师提示:也就是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精彩!(给表现精彩得同学给予积分卡奖励)不管是论证辛亥革命成功还是论证辛亥革命失败,都说得有理有据,不分高下。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是成还是败?(大屏幕显示“评价一场革命成败的关键:革命的预定目标和根本目的在大多数程度上是否达到了。”)
师: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她的预定目标和根本目的在大多数程度上都是以失败告终,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但辛亥革命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所做的探索和所取得的历史功绩将永远为人们纪念!(同时,大屏幕显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小结:(大屏幕显示本节课的线索板书,见附页)
师:哪位同学能根据板书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生:为了反对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湖北的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此后半数以上的省份脱离清王朝而独立,预示着清王朝的气数已尽,但许多立宪党人和大官僚、士绅投机革命,掌握了独立各省的实权,为革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成立使辛亥革命达到了高潮,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支持和革命党人自身的软弱,没有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在关键时刻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妥协,最终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师:答得非常精彩!(掌声奖励)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下课堂练习。
4.课堂练习:(大屏幕显示,内容见附页)
5.作业:设计一幅漫画或一组漫画连环画,展示你对本课学习的某一历史事件或对整个辛亥革命的过程以及你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大屏幕显示)
师:今天的课进行到这里,下课!

附:一、板书
第18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序幕:武昌起义(1911.10.10)
辛亥革命 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1912.1.1) 历史意义
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课堂练习
1.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A市民 B学生 C工人 D倾向于革命的新军
2.我国采用公历纪年始于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49年
3.下列对辛亥革命的表述和评价有误的是
A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C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软弱和妥协性,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
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填写时间:武昌起义爆发于 ;中华民国成立于 ;
年 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窃取;
年 月 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这标志着统治中国长达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定结束。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
请回答:
(1)上述材料选自什么文件?什么时候颁布?
(2)这一文件体现了哪些精神?它的性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