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
2、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3、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地下森林坚忍顽强、沉着谦逊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设计一:亲爱的同学们,一提到森林,我们便不由地会被它那雄伟壮丽,遮天蔽日、浩瀚无垠的气势所震撼。然而,你们见过地下森林吗 在遥远的年代的火山爆发的火山口里长出了一片片参天大树,连成了一片地下森林。那种蔚为壮观的景象更是震撼人心。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张抗抗的笔触,一起走进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非同寻常的力量吧!
设计二:同学们,山有山的刚毅,水有水的灵动,自然万物总会触发人们不尽的情思,许多作家因此写下许多优美的文字,今天我们就学习女作家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
解释一下,“断想”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张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在那里生活了8年。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主要作品有:《爱的权利》,《隐形伴侣》,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本文写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们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都会自然而然地将所感所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大背景结合起来。
张抗抗是从那些大是大非的岁月中走过来的,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都有很沉重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从他们那一代人甚至几代知识分子和正直人们的骨子里散发出来,那是没办法克服的。张抗抗怀有远大志向而羁于田垄之间。有才华却长期被湮没,正如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然而文革结束,她凭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人生低谷,走向灿烂的前程。
二、【初读感知】
(一)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带,学生听读,积累词语。
瘠薄(jí
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湎(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孱弱(chán)瘦弱。
浩瀚无垠(yín)盛大繁多,没有边际
隐姓埋名(yǐn)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二)自读课文思考
1、什么叫“断想”?这篇散文在歌颂什么?表达怎样的感情?
(堆断和想象)(顽强执着生命力)(热爱与敬仰)
2、理清文章思路,可划分为几个部分。
(探寻——想象——感悟)
3、总结地下森林的品格
(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
三、【合作赏析】
1.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作者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同情、敬仰、钦佩) (增强感染力 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2.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阳光怎样“嫌弃”它?时间又怎样“公正”对待它?“几万年的代价”指什么?)
(原文中找)(给它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生命的漫长和痛苦)
正衬 反衬
3.“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试找出恰当的格言警句概括作者受到的“启迪”,并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这一道理。)
(
一、造名言: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坚忍终会成功;
二、连教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记俗语: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寒门出烈子,苦难造英雄)(事例略)
四、【合作质疑】(请同学针对本文自主质疑,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疑问:
收获:
五、【达标训练】
Ⅰ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瘠薄( ) 袅袅烟云( ) 愤懑( ) 黑黝黝( )
沉湎( ) 百鸟啾啾( ) 狼嗥( ) 悄然无声( )
2.在下列括号中填上一对同义词,构成常用词。
(1)( )天( )日 (2)山( )地( )
(3)( )姓( )名 (4)( )言( )语
Ⅱ阅读分析
阅读9——20段,回答下面问题。
3.选文部分是写实还是想象?采用了哪一种写作顺序?
想象 顺序
4.文中写阳光的无情和不公,有什么作用?
反衬 环境的恶劣突出生命力的顽强和坚忍
5.文中“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突出峡谷的谦逊乐观
6.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地下森林具有哪些品格?
板书设计
探寻 (惊讶) 坚忍顽强 想象
地下森林 想象 (艰辛) 品格 沉着谦逊 手法 反衬
感悟(人生启迪) 乐观豪迈 拟人
无私奉献
托物言志
咏物 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