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
学校
学科
历史
年级/班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课时名称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上课时间
11-9
学生人数
50人
单元背景
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或课时)的划分,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说明本课时是基于单元教学设计背景下的哪一节课。) 本单元主题: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隶属于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是继第四单元欧美主要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力量得到壮大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巩固扩大的历史,这一过程又为其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上的前提保证。因此本单元在近代史的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第20课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作为第六单元第3课,主要内容讲述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日本的改革及其意义,本课所陈述的历史事件在性质、背景、意义上具有较多的相同之处,而且日俄两国都对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它们的一系列改革对今天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分析相关问题来学好这一课有利于他们宏观把握资本主义兴起、发展的历史和深刻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课时设计说明
(说明:说明该课时设计思路,以及在资源整合、活动设计、评价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特色和亮点) 1.通过播放视频《大国崛起》有关俄国、日本的片段导人本课,从感官上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2.图片、文字资料等历史素材相互配合,使本课教学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伸和拓展,构建了合作探究、开放交流的历史课堂。 3.有效设置相关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在进一步强化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 4.通过开展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发挥特长,再现历史,重建知识结构,情感升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学情分析
1.前面已学过英法美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本课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在之前中国史的学习过程中已接触到与日本、俄国相关的内容,对日俄的历史较为熟悉。 2.本课涉及到“农奴制”和“封建残余”,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无相关的历史知识与体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对农奴的生活情况进行介绍,对封建残余的表现进行适当点拨。 3.八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个性突出,因此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他们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其中大部分仍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缺乏对事物的理性思考。
学习目标
(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课时学习中所要达到的目标) 1.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理解并能简述其主要内容,理解并能概述其影响。 2.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理解并能列举其主要内容,理解并能概述其影响。 3.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概括。 难点:两场改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进步性和局限性。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让学生学会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情境史料分组讨论,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可续行)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一、情境导入
思考: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用简洁的语言引入课题。
快速理解本课内容与资本主义统治确立、加强之间的联系。
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思考: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状况如何? 2. 俄国资本主义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
1. 出示材料:俄国与同期西欧各国铁产量对比 2. 图片:农奴的生活 3. 视频:克里米亚战争(片段)
知道:农奴与地主矛盾尖锐;统治者想改变现状。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 结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1861年农奴制改革内容及实质
1.情景剧表演:沙皇与群臣对话 2.“议一议”: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这句话说明了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3.思考:农奴能免费得到土地吗?那他们通过什么方式得到土地?
设计场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理解:改革的实质是最大限度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理解: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
四、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五、日本幕府统治危机
辩论:如何评价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了解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 2. 思考:日本实行社会改革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推动改革的力量主体是什么?他们的斗争要求是什么?
显示材料: 1.改革后的俄国 2.关于农奴制改革的评价——两种观点的辩论 1.多媒体播放视频《大国崛起》有关日本的片段 2.课件出示一段有关幕府统治的史料和《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适当补充幕府统治的有关内容。) 3.播放影像资料:关于美国军舰压境,日本被迫打开国门。 4.显示图片:倒幕运动 大政奉还
结论:(积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农奴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结论:日本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而幕府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 结论: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
六、明治维新的的内容
结合教材归纳出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1.提问: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由弱变强,它到底出台了哪些妙计? 2.详细介绍改革内容
能理解并列举出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三方面改革内容。
七、日本明治维的意义
思考: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出示材料: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及军事扩张
辩证评价:(l)积极: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2)消极: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八、总结归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途径)
小组讨论、归纳:英法美日俄等国通过怎样的方式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联系所学知识,尝试归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途径)。
归纳总结:英、法——革命方式;美国——战争方式;日、俄——改革方式
九、课堂小结
思考并回答:学习本课后的收获与感悟。
提问:我们学习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你有什么感想?你认为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应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结论: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有不利因素出现,只有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并趋利避害方能使国家走向富强。
十、课堂检测
思考做出答案并展示交流。
1. 出示一组选择题 2. 出示两道情境材料题
90%以上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方面的检测任务;80%以上学生完成理解运用方面的检测任务。
十一、课后作业——链接时政,感悟平台
活动与探究: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强大之路,同时在中国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却以失败告终,为什么?
导入情境:播放视频“和平崛起”
能够从历史背景、领导者、参加者、改革的内容、历史作用等几个方面来比较中日两国改革的异同。
课后反思
1.农奴制改革与明治维新在背景、性质、意义等方面具有相似点,且二者都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教师先详细教学农奴制改革,再引导学生按学习农奴制的方式学习明治维新,既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2.通过观看图片和影视片段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对历史事件的体验活动中,体现了对历史过程的注重。 3.分析探讨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借鉴作用,让学生感到历史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在讨论时多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这一事实。以后的教学可尝试鼓励由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疑问,师生再一道合作解答,更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点评
① 本节课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讨论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② 充分运用课本、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利用其中的有效信息并让学生亲自来突破重点、难点。 ③ 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应答的形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④ 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资料,有利于教师课上指导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