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5 08:2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阿长与《山海经》
目标定向: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选取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入境生趣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自学生疑
  (一)“读一读,写一写”读准字音,并理解词义。
 (二)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2.这些事中,看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3.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三、学习释疑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
  1.围绕阿长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厌恶的种种规矩,关于“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其中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一事。因为买《山海经》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重点详写。
  
2.不好的习惯,“我”开始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的神力”;但当阿长踩死隐鼠之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得知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用“阿”字有亲呢的‘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口气。
  (学生的总结大意对即可,语言不求一致,重在学生自已讨论解决问题。不到位之处教师可点拨。)
四、点难拨疑
1.过渡:
从总体上来说,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尊敬、喜爱的。尤其课文的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切怀念。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可是为什么在课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呢?应该怎样理解?长妈妈具有怎样的性格?
  2.四人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讨论明确: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阿长的出身低下,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年青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在写法上也是欲扬先抑,是在为写买《山海经》一事作铺垫,更好地突出了重点。在作者眼里,长妈妈多事,不拘小节,麻烦多礼,但同时又心地善良、仁慈,乐于助人。
五、反思学习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再现了长妈妈的形象。使我们了解了长妈妈这个鲜活的人物。
六、引导实践
朗读课文,写生字,解释词语。

第二课时
一、入境生趣
  复习导入。
  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
二、自学生疑
  指名学生朗读19~29段。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4.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三、学习释疑
  1.此前,先写远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书籍,交代了我是怎样地渴慕《山海经》,而又为什么求之不得,“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有了这些铺垫,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
  2.“我”认为对她说了没有用,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3.“我似乎遇到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了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进而想到这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平时对她根本不抱希望,她却居然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在孩童眼中,长妈妈似乎真的“有伟大的神力”。前面写阿长讲完长毛的故事,“我”觉得她有“伟大的神力”,虽然是描摹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的心理,但由成年作者写出来,总带有戏谑成分;而此处再写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语气显得庄重,感情极为诚挚。
  4.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四、点难拨疑
  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就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一直挂在心上,并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这部书成了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阿长为孩子倾注的这一片心血,深深地打动了鲁迅,因而阿长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五、反思学习
  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像的空间,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并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留下的儿时印象,把长妈妈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这是生活中真实的阿长,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事实。尽管阿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作者写得却十分亲切自然,读者从她身上看到了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直率。《山海经》是作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他将对长妈妈的感激变成永久的怀念,以浓情的笔墨为长妈妈的在天之灵祝福。
六、引导实践
  将自己交流过的短文整理在作业本上。仿照本文的写法用一两件事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第三课时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汉字注音。
    骇(  )   掳(  )   悚(  )
    惶急(  )  诘问(  )  保姆(  )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 ……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
   ② 都是些烦锁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
   ③ 但当我衰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 )
   ④ 书的摸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
    A、切切察察:
    B、絮说:
   ② 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顺顺流流:
   ③ 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谋死:
   ④ 我惧惮她什么呢!
     惧惮: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
⑴            ;
   ⑵            ;
    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
   ⑶            ;
   ⑷            ;
   ⑸            。
  5、“一条围巾的价钱由六元变为两元”,如改为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原来的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倍。
  6、下面有三个句子,原文共有五十多字,请把它改成只有三十多字的两句话,要使原意无损,语言更简明。
    原文:①还有一种立体的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②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③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改写:                       。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7、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
  8、“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9、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10、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           。
 12、“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在内。”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13、概括选文中“我”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
(二)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同“挥”)开我前后左右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层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找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  ),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14、第一段有两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的          和母亲的           。
 15、第一段中的“不迟疑”与第二段中的哪两句话相互照应?
16、根据文意,第二段中与“拂拭”词义相同的两个词语是    、    “拂拭一切”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17、第二段,为什么说母亲爱的是“我的自身”?(用原文语句回答)
 18、第三段描写景物的特点可用文中的哪个短语来概括?
 19、文中插入写景文字(第三段)的用意何在?
20、第四段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21、第四段画线部分说明母爱有何特点?
三、写作
 22、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 用典型事例写一篇记叙文。
   ② 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
  1、hài lǔ sǒnɡ huánɡ jié mǔ
  2、① 姆② 琐③ 哀 慕④ 模
  3、① A、现在多写作“嘁嘁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B、絮絮叨叨地说。
    ② 即“顺顺溜溜”,顺当。
    ③ 谋杀
    ④ 害怕
  4、⑴ 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⑵ 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
    ⑶ 常常对我讲“长毛”。
    ⑷ 不料她还有这样(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神力。
    ⑸ 给我买来《山海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5、B
  6、①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
    ② 把书打开,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7、“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比喻。
  8、因为“别人不肯做……她却能够做成功”,所以对她产生新的敬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9、朴实,善良,关爱孩子。
 10、抒情 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
 11、远房叔祖和家里除阿长以外的人。
 12、列举省略
 13、由鄙视到敬意。
 14、天真或幼稚 温柔或慈爱
 15、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
 16、屏除 麾开 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
 17、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惟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18、万象纷乱
 19、烘托母爱的永恒
 20、浅显
 21、无私,博大
 22、提示:以“母爱”为话题并不是以母爱为题目,要求题目自拟。要选取典型事例突出“母爱”。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