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
第1板块达标训练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闺(ɡuī)
回眸(móu)
玉扃(jiōnɡ)
马嵬(wéi)
B.
霓裳(ní)
骊宫(lí)
鼙鼓(bí) 仙袂(mèi)
C.
云鬓(bìn) 花钿(tiàn)
萦纡(yū) 龙驭(yù)
D.
衾寒(qīn) 临邛(gónɡ)
钗擘(bò) 霓裳(chánɡ)
解析:B项,“鼙”读pí;C项,“钿”读diàn;D项,“邛”读qiónɡ
。
答案:A
2.
填在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三千年来,诗坛________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得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2)《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
( http: / / www.21cnjy.com )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________。
A.呈现 圭臬
B.涌现 规范
C.涌现 圭臬
D呈现 规范
解析:呈现:现出、露出;涌现:(人或事物)大量出现。圭臬:比喻准则或法度,用于书面语中。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答案:C
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
B.
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
C.
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
解析:A.倾城倾国:比喻女子美貌;B.春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桃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C.虚无缥缈;形容虚幻渺茫,不可捉摸;D.比翼连枝: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答案:B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B.
电视剧《潜伏》、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形成了屏幕热播、专家热评、群众热议,成为广东影视重新崛起的重要标志。
C.
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投入的责任和合理的分配比例,所以地方政府倾向偏重于将资金投入到生产性的公共项目中。
D.
海外华人参政意识不强,跟欧美白人甚至非裔相比,华人不太擅长公共演说,这是与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有关造成的。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群众热议”的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加上“的轰动效应”。C项,“倾向”和“偏重”重复,应删掉其一。D项,句式杂糅,“与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有关”和“是中国人的性格和传统观念造成的”杂糅。
答案:A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
①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
②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
③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
④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
⑤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
⑥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
A.
②④①⑤③⑥
B.④②③①⑤⑥
C.
②①④⑥⑤③
D④③②⑤⑥①
解析:根据逻辑顺序判断。②句的“嗜好”是指前句的“喜爱文学书”;⑤和③存在因果关系;“一步一步”呼应⑥句的“从幼年到成年”。
答案:A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能作简要分析,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的心情,能作简要分析,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绝句,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前两句写唐玄宗夜闻雨声,在“乱铃声里”因思念杨贵妃而“倍沾襟”,后两句议论,面对军中死去的将士,唐玄宗却“不动心”。很明显,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唐玄宗不问六军生死、国家兴亡,只是念念不忘亡妃的荒唐行径暴露无遗,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言自明了。
答案: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以军中将士之死与杨贵妃马嵬之死作对比,谴责了君王“爱美人不爱江山”的行径。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生
[唐]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描写的景物即诗中的意象,颔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和风”“啼鸟”,颈联中的长在河畔的草、树上的小花都是表现春天生机的景物。这些都是让人感到愉悦的景物,而诗人在尾联写到了自己“沦落在江州”,可见是以乐景写哀情,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2)根据“沦落”一词可推知,诗人的情感是伤感的、消沉的,春天来到自己的家乡却找不见自己,而自己只好让春天传信,传达自己的沦落之苦。
答案:(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乐景写哀情(反衬)。
(2)尾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到江州的伤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消沉之情。尾联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诗人却找不到,而诗人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感情含蓄蕴藉。
9.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2)题。
轻肥
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1)“轻肥”一词取自《论语 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奢生活。那么,诗中是如何描绘“内臣”们的骄奢生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又题“江南旱”,为什么诗歌的主题篇幅不描绘江南旱情,反而描绘“内臣”们的行乐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首先描绘“内臣”们“赴军中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的耀武扬威,以揭露其“骄”,接着用“军中宴”的盛况表现其“奢”,短短四句便暴露出以“内臣”为代表的统治者的骄奢淫侈的生活。
(2)用诗的主要篇幅描绘“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们酒池肉林的欢宴图,而在最后用“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一句勾画出民间的惨况,从而使两种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明统治者荒淫腐朽的生活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
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1)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惊坐”主要写动态,表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听到友人被贬的消息时的震惊不安和担忧。“暗坐”主要写静态,表现作者读到友人诗句后,既怀友又伤己的复杂心情。
(2)“暗风”,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中的悲凉凄冷心情。“逆风”,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现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11.
下面这幅图片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插图,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图片中的情景。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琵琶行》中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对当时环境的描写以及对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描写,展开联想和想象。在组织语言时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句式的整散结合,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答案:浔阳江头,月光如水,琵琶女一袭青衣端坐船头。她怀抱琵琶,纤纤玉手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如潺潺流水,与清风明月相应和。
12.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
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
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
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鲜花绽放灿烂的笑脸,向你渲染春天的瑰丽;蝴蝶跳出轻盈的舞步,向你展示出生命的旋律;丝雨敞开紧闭的心扉,向你清唱万物的欣喜。
13.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
我们可以从陈鸿同时创作的传奇小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恨歌传》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陈鸿的《长恨歌传》中说他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可以从陈鸿创作的意图为“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中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