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和意义。
2、能说出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荀子、老子、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难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以及儒家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
“百家争鸣”的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等。
所谓“争鸣”: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代表本阶级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
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时期,
社会解体,
社会形成,社会的
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
(1)经济:生产力大发展,
崩溃;
经济的迅速发展;
(2)政治:分
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3)阶级:
的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私学兴起,“
”到“
”。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
运动,是中国
,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主要学派及其主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思想:(春秋晚期
代表日趋没落的
阶级)
(1)思想核心——“
”(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
(2)主张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
思想。
(3)主张““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4)主张“
”,首创私人讲学,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5)主张
。(人性问题上)
2、孟子的思想:(战国
代表
阶级)
(1)主张实行“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2)提出“
”的民本思想;
(3)主张“
”。(人性问题上)
3、荀子的思想:(战国
代表
阶级)
(1)主张“
”和“
”,
“以德服人”。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2)提出“
”的观点,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民本思想)
(3)主张“
”
(人性问题上)
4、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比较
思想家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异
人性论
(二)、道家和法家: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代表阶级(阶层)
道家
老子(
晚期,道家创始人)
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②提出“
”的政治主张。这是老子思想消极的一面。③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
,
的。
日趋没落的
阶级
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
的;主张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子
,主张
和
,用权、术、势驾驭群臣。其思想迎合了
。
阶级
墨家
墨子
“
”
.提倡
反对奢侈浪费,在治国上主张
,反对任人唯亲.
(平民百姓)
(三)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①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
②孔孟的“仁”和“仁政”的思想,对于今天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③孟子的“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形成和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荀子的自然观对今天的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⑤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
、“公民道德教育”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韩非子的与时俱进,变法革新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依法治国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3)墨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①”兼爱、非攻”的思想对于今天提倡的博爱与和平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②“节用”“节葬”的主张对于我们今天建设节约
【课后练习】
1、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
3、下列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中,提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是(
)
A.孔子
B.董仲书
C.孙武
D.老子
4、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5、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
A.“克已复礼”
B.“民贵君轻”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德服人”
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7、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
A.人性善恶有别
B.是否实行仁政
C.是否主张“礼”
D.是否追求气节
8、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克己复礼
B.兼爱尚贤
C.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9、“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材料二(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8)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正向着中国梦奋力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请回答:(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表现.(2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3)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10分)请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任一个观点(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3分)
14、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