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5 14:39:28

文档简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春秋时期,应运而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孟子、荀子总结改造…)→秦,遭到沉重打击(秦始皇焚书坑儒)见引言→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根据以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儒家思想能够在汉武帝时成为正统主要是从下面两方面考察得出:一、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二、汉武帝的尊儒措施。一、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内容有哪些?
材料一、(p9资料回放)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度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汉书·董仲舒传》(1)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之间的关系是( c)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得出目的:通过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神化王权)
目的:加强君权,推行仁政材料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
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3)限田,薄敛,省役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四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4)三纲五常
目的:为了巩固君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综上:新儒学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根本目的: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二、汉武帝尊儒措施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上: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教育方面:教科书:五经;教官:
博士——儒学垄断教育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凭儒学入仕(打破了)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儒学在民间独尊
三、汉武帝尊儒的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归纳儒家思想能够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原因(参考为什么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作业布置】【教学后记】
【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