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单选题
1.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则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实验的仪器
D.万物发展的规律
2.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3.黄宗羲指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他主张( )。
A.工商皆本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
4.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5.“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
格物致知
B.
尊崇道统
C.
心外无理
D.
经世致用
6.“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7.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做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李贽的主张(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8.“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它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封建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性在于( )。
A.反对封建私有制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反对中央集权的制度
D.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10.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是因为该书( )。
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二、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二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呼?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矣。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以上材料均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思想有何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均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或曰:臣不与子并称呼?曰:非也。父子一起,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父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故不可变者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
(2)材料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思想的局限性是什么?
(3)据材料三,你认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
答案:
一、单选题
1.
A
2.
A
3.
C
4.
D
5.
D
6.
B
7.
B
8.
A
9.
B
10.
A
二、材料解析题
11.(1)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否定君主专制。通过古今对比,将对今世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寄托于对远古时代理想化的追求之中,在思想上还保留着传统的印迹。
(2)父子血缘关系不能更改,而君臣关系则是可以“累变”的。
(3)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在不危害君主专制的绝对统治的前提下,提出宽民、爱民、惜民的。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则不是这样,其基本理论前提是“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这就把传统的君民关系颠倒了过来。
12.(1)君主是天下百姓的残暴的统治者和剥削者。反对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2)通过古今对比,将对今世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寄托于对远古时代理想化追求之中。在思想上保留着传统的印记。
(3)指出父子血缘关系不能更改,而君臣关系则是可以“累变”的。
(4)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在不危害专制君主的绝对统治的前提下提出重民、爱民、惜民的,而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则不然,其基本理论前提是“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这就把传统的君民关系从根本上颠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