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5 14: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思想主张
2.了解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与进步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
完成《课课通》的知识体系填空。
预习检测(基础题):
1.李贽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对这一思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体现了其反封建的思想
C.是主权在民思想的体现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2.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①男女平等
②议会至上
③工商皆本
④实行众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归纳?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中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6.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继承了
①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②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思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是唯物思想家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重点探究:
明朝后期以及明清之际,由于政治上,
十分尖锐,经济上,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文化上,
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出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李贽批判了
的权威以及正统儒家伦理道德,强调
的发展。黄宗羲抨击了
,顾炎武倡导
,王夫之主张
主义。
典例精研(提高题):
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27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3.(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4.(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7题)“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当堂巩固(基础题):
1.
明末思想家李贽指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主要反对…………
A.封建君主的文化高压政策
B.封建统治者的闭关政策
C.理学
D.形神分离的佛教观点
2.
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W
ww.ks5
u.co
m
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
3.“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4.顾炎武的“亡国”不同于“亡天下”的思想…………
A、其实质是“精忠报国”
B、具有明显的反封建专制色彩
C、具有强烈的反清思想
D、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体现
【巩固性学案】(提高题)
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2)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3)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参考答案
CDCCBAD
DABD
CCBB
C
(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宋明理学只是对之前儒学的加工和改造。
(3)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