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选择题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解析:注意“人类意识”这个关键词,强调以人为本。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这个时间段有中国孔子主张“仁”的思想,西方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人文精神的出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角色——有偿家教,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符合上述说法的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梭伦
解析:根据有偿家教,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可知是指智者学派代表人物,符合要求的只有A项。
答案:A
3.下图两人分别是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都反对专制政治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解析: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判断孔子并不反对专制政治。A、B、D三项都是两人的共同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4.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解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好事、道德高尚,愚昧的人(缺乏智慧的人)正好相反,人的智慧与正义道德是一致的。
答案:D
5.苏格拉底一生探求知识,“我无知,所以我求知”。柏拉图则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
A.探索自然
B.人文主义
C.探索社会
D.个人主义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核心均是以人为本,探索人生。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希腊诸神雕塑
材料二 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的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它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一种什么自然观?
(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
(3)普罗泰格拉的主张与材料一体现的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4)材料二、材料三的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1)反映了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而且将神人格化。
(2)应该靠智慧(即思考)而不单靠感觉。
(3)对神提出质疑,而且将精力投入到对人与社会的研究上。
(4)这些思想挑战了神学的权威地位,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材料二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三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借鉴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中对普罗泰格拉观点的发展之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4)根据上述材料,从思想和政治两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问要从材料一中的孔子言论中归纳概括,“借鉴价值”要围绕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的处理方面作答。第(2)问要根据材料二中苏格拉底的言论归纳概括。第(3)问实际考查两人主张的相同点,回答时注意要言简意赅。第(4)问要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概括。
参考答案:(1)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有利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人们的和谐相处。
(2)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弥补了普罗泰格拉忽视道德的弊端。
(3)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4)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作用,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