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单选题
1.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掀起者,他的宗教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其宗教观点反映了欧洲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
B.
其宗教观点用宗教语言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主张
C.
其宗教观点是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的新主张
D.
其宗教观点从根本上触犯了德国封建集团的利益
2.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其实质意义在于( )。
A.
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B.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C.
为德国和西欧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3.
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
A.
分裂局面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封建主不断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C.
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4.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
A.
禁欲主义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
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
新的宗教理念已支配人类行为
D.
欧洲已告别专制并迎来新的曙光
5.
某教师在艺术鉴赏课上展示了以下四幅绘画,根据绘画的特征判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特点的是( )。
A.
B.
C.
D.
6. 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一生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掌声和赞誉,每当他到达一座城市,全城的男女老少都蜂拥迎接他,就像欢迎一位征服世界后凯旋的英雄。这表明当时(
)。
欢迎彼特拉克的场面
①意大利人非常崇尚人文主义 ②彼特拉克因倡导人文主义而受到了尊重 ③意大利已彻底摆脱了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④意大利是当时欧洲最民主的国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下列对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是它的基本主张
B.
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的观点
C.
为适应资本原始积累需要它主张实行禁欲主义
D.
对它的过分推崇容易导致出现社会混乱
8.
14世纪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 )。
A.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要求
B.
摆脱封建神学束缚的要求
C.
建立新的宗教教派的要求
D.
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9.
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
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
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
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10.
下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大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作者如此创作意在( )。
A.
揭示人性的善与恶
B.
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
C.
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D.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米洛的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
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请完成:
(1)
分别列举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他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
(2)
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米洛的维纳斯》雕塑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
(3)
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下图)。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雕像中,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他抓住了一条蛇,但同时臀部被咬住了;他左侧的长子似乎还没有受伤,但被惊呆了,正在奋力想把腿从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父亲右侧的次子已被蛇紧紧缠住,绝望地高高举起他的右臂。)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是什么?
(3)
综合材料一、二,用关键词概括出这两个时期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答案】
一、单选题
1.
D
2.
B
3.
D
4.
B
5.
D
6.
A
7.
C
8.
B
9.
D
10.
A
二、材料解析题
11.(1)思想:古希腊对人的重视(或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政治: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经济:工商业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前提。
(2)变化:从服膺宗教神学到提倡人文主义。原因: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西欧出现、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3)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教会的腐败,肯定了人性。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画中人物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突出了人性。(说明:如举其他实例亦可)
12.(1)思潮:人文主义。主旨: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等。原因: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2)反对教皇出售赎罪券。
(3)人文主义的复苏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