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课前预习】
一、新文化运动背景
1、根本原因:中国
的进一步发展。
2、直接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
,掀起
逆流.
3、思想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影响和
的深入人心
4、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同时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权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1、标志:
年,
在上海出版
,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蔡元培、
、
、
、
。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
,反对
。(
、
也是口号)
(2)提倡
,反对
。(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
(3)提倡
,反对
。
(4)十月革命后宣传
。(李大钊)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性质:前期是一场
反对
的斗争。
作用:动摇了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得到弘扬,为
奠定
了思想基础。
局限:①对
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入:
后,
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举起
社会主义大旗。他发表《
》、
《
》、《
》等文章。
2、广泛传播:(1)五四运动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撰写的《
》一文,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时间
发展阶段
影响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理论不完整、没有实践)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初步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实践)
“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课后习题】
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胡适
3.《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4.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A.“民主、科学”成为青年学生的口头禅
B.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盼望下期《新青年》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一些书报摊上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5.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抵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力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6.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9.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五四运动后期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C.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D.中共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7.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8.
2009年是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安庆市某学校为举办此次周年活动收集了下列一批资料。其中能够入选的是(
)
A.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立新文学
C.写出《孔乙己》等小说,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而本质
D.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不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止得到2006年9月)
地区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数量(单位:所)
31
41
27
6
3
——中国教育新闻网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