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下图所示人物的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思想
B.出版《孔子改制考》论证君主立宪的合理性
C.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
D.组织同盟会,领导民主革命
2.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最直接的结果是
A.各种保守思想泛滥
B.促进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C.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D.北大成为世界名校
3.李大钊提出:“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这说明他赞同
A.人民民主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民主科学
4.在下列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民报》
D.《新青年》
5.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其反对矛头指向孔教,主要因为当时
A.孔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B.孔教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C.孔教不主张民主共和
D.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孔教
6.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民权平等
B、民主科学
C、打倒孔家店
D、民主共和
7.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体现在①反对封建专制统治②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中国的富强④促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一运动的实质是
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
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9.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是指
A、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C、开始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10、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
A.毛泽东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11.李大钊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再论问题与主义》
12、下列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是
A.五四运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13.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也。吾所谓‘物’,约有二事:(一)情感。《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吾所谓情感也。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今人所谓‘美感’者,亦情感之一也)。(二)思想。吾所谓‘思想’,盖兼见地、识力、思想三者而言。……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较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文学无此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华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末矣。”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余甘冒全国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庾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什么内容?
(2)胡适与陈独秀的思想有什么异同?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鲁迅和《新青年》
鲁迅
《新青年》
材料二:中共一大会址(原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
材料三: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厉)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请回答:
(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概述鲁迅和《新青年》的关系。
(2)材料三中的《劳动界》是什么性质的杂志,创办主体是什么?
(3)《一个工人的宣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劳动界》刊登的这个宣言说明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思潮?
(4)三则材料组合在一起有它的用意,请推测命题的用意之后,说明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16.为什么新文化运动将矛头直接指向儒家传统文化?其实质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主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速从斩焉,而无知亡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蒙昧时代,羞为湛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经科学与人权并重。”——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回答:
(1)该文载于何时何刊物?(1分)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1分)
(2)概括上文内容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何作用?(4分)
(3)由上文内容分析陈独秀的主张属于什么思想范畴?(2分)其实质是什么?(2分)
18、观察以下三幅图片:
回答:
(1)以上三种报刊反映了哪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进步思想?
(2)分析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进步思想的本质共同点是什么?并分析它们的主要不同点又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试对这三种进步思想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