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5 17:13: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列表等方法,写出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主要背景,分析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以及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及其影响。
【知识要点】
1.时间:1905,《民报》发刊词
2.内容:
“民族主义”: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民生主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3.意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4.实践: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但是反对北洋军阀、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挫折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领导反对北洋军阀斗争屡遭挫折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
(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需要
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
3.内容:增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质是联合广大民众,反帝反封建节制资本:限制垄断资本发展
4.作用: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重点难点解析】
1.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由改良到革命,上书李鸿章失败,走上革命道路。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2.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来源及内涵: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民报·发刊词》
孙中山总结了西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兴起发展的历程,认为民生主义的兴起,是与工业革命后严重的贫富分化、社会矛盾尖锐有直接关系。所以,他想避免走西方的老路,“毕其功于一役”,为了防止垄断资本和大地主操纵国计民生,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在新三民主义中,又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就是国家向地主赎买土地,让农民耕种,因经济发展而上涨的地价,由全民共享。
3.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人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规定“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反对土地权“为少数人所操纵”。稍后他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原则;反对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经过这样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便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最大特点就是它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它也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所以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4.新旧三民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和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临时约法》;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了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孙中山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和学说,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于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5.总理遗嘱:
1925年,孙中山抱病北上,争取国内和平统一。因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教学策略】
1.对学习层次比较低的学生(或初学者),宜采用以人带事的策略,讲述孙中山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2.对层次比较高的学生,可以用对比的思路,先找出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然后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你如何评价新旧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高考真题】
1.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2.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3.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4.《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倡民主自由
B.
宣传排满革命
C.
倡导个人崇拜
D.
反对帝国主义
16
C
C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