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
知道新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能正确认识新旧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它们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能正确评价新旧三民主义思想。
【学法指导】
利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分析问题。
【自主预习】
熟读教材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三民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问题2:归纳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的过程及内容。
问题3:描述三民主义的实践过程。
问题4:“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条件。
问题5: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过程及内容。
【合作探究】
探究1: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对比。
探究2:如何评价新旧三民主义思想。
【我的疑惑】
【思维导图】
【自测反馈】
1、中国自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均失败,说明了(
)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2、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发祥地,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
)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
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4、毛泽东曾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导学案中的分层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