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预学案】
学习目标: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
三民主义的评价。
预习检测(基础题):
1.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国民党“一大”宣言
2.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秀清),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你认为文中的“主题”应该是
A.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重建汉族政权
B.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C.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使之与民族资产阶级一起革命
3.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4.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日“平均地权”,一日“土地国有”
C.“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5.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教学案】
重点探究:
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
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
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国家富强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1924年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其
的思想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
时期的旗帜。
【巩固性学案】
1.《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2.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
3.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4.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5.孙中山阐发的三民主义,其中关于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6.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就是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大潮流,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顺应的是当时世界的
A.政治民主化潮流B.民族主义潮流C.社会主义潮流D.经济全球化潮流
7.“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据此孙中山强调通过一次革命完成
A.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
B.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C.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
D.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
8.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强调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9.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近代科学的兴起
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三民主义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三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民权主义。(3分)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政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分)
(2)变化: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4分)
原因:孙中山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3)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分)
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