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5 18:3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基础达标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展教育的第一步是(  )
A.创建人民教育
B.制定教育方针
C.建立“两种教育制度”
D.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
答案:A
2.在下图所示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重大成就,表现在(  )
A.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B.普遍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
C.实施国家以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为辅的体制
D.增设一些新兴边缘学科专业,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答案:D
3.观察下列两组图表:
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高等学校
中等学校
小学
1965年学校数
434所
80993所
1681000所
比旧中国最高时增长
1947年的1.
1倍
1949年的14.1倍
1949年的4.9倍
1965年在校生
67.4万人
1432万人
11626.9万人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1947年的3.3倍
1946年的6.9倍
1946年的3.9倍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
年代
1949年
2001年
初等教育
学校数
34万
49.13万
在校生数
2400万
1.25亿
中等教育
学校数
5219
10.09万
在校生数
127万
9115.31万
高等教育
学校数
205
1911
在校生数
11.7万
1175.05万
请回答:
(1)1965年新中国的教育与旧中国教育比较,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2)2001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状况较之1949年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1965年我国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原因: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要;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教育出现“大跃进”。?
(2)2001年我国教育发展迅速,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同时增长迅速。原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迅速,需要科技和各种人才;党和国家重视教育的发展,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对教育改革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
解析:观察对比学校数目和在校人数的变化,思考说明的问题。结合各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分析原因。

更上一层
1.下图为《1979年,邓小平游览黄山时与大学生合影留念》照片,它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出现的什么新现象(  )
A.融洽的人际关系
B.国家蒸蒸日上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国家重视年轻人
答案:C
2.20世纪末中国教育取得的世界瞩目的成就是(  )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B.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C.素质教育发展迅速
D.高等教育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A
解析:从中国国情出发考虑,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够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不仅对中国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的教育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下图为《山东平度山区的希望小学学生上计算机课》,它深刻反映了(  )
A.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B.职业教育的发展
C.山区摆脱贫穷
D.计算机的普及
答案:A
解析:注意提供的信息是“山区”“希望小?学”。?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材料二: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请回答:
(1)邓小平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面向”方针和培养“四有新人”的?这样提是基于怎样的前瞻观点?
(2)从材料二可看出中共十四大是怎样实施这一要求的?
参考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作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三个面向”和“四有新人”具有前瞻观点,看到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中国走向世界、世界具有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2)十四大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了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上,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还启动“希望工程”。
解析:第(1)问要结合粉碎“四人帮”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家的需要以及世界的发展形势分析。第(2)问要结合材料和具体史实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