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试卷(含答案)
1.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下列应用中,同时使用了电磁波接收和发射技术的电器是( )
A.微波炉
B.收音机
C.电视机
D.手机
答案:D
2.关于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将信号发送出去,先要进行调谐
B.为了从各个电台发出的电磁波中将需要的选出来,要进行调制
C.为了从高频电流中取出声音信号,要进行调制
D.由开放电路可以有效地把电磁波发射出去
答案:D
解析:信号发送前先进行调制,为了从各电台发出的电磁波中将需要的选出来,要调谐,为了从选出来的高频电流中取出声音信号,要进行解调,故A、B、C项均错误.
3.如图所示为调幅振荡电流图象,此电流存在于电磁波发射和接收中的哪些阶段( )
A.经调制后
B.经调谐后
C.经检波后
D.耳机中
答案:A
解析:由题图可见该高频载波的振幅随信号改变,所以为调幅波,是经调制后的,因此选A项.
4.雷达是用来对目标进行定位的现代化定位系统,海豚也具有完善的声呐系统,它能在黑暗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性能远远优于现代化的无线电系统.下列关于雷达和海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利用自身发射的电磁波进行定位
B.它们都利用自身发射的超声波进行定位
C.雷达利用自身发射的电磁波定位,海豚利用自身发射的超声波定位
D.雷达利用自身发射的超声波定位,海豚利用自身发射的电磁波定位
答案:C
解析:海豚生活在海里,借助于自身发射的超声波在黑暗中定位,捕捉食物;而雷达采用无线电波中的微波波段.
5.如图所示为电视接收过程示意图,其工作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
A.解调—放大—调谐—显示
B.调谐—放大—解调—显示
C.调谐—解调—放大—显示
D.放大—调谐—解调—显示
答案:C
解析:电视接收机首先利用电谐振通过调谐把空间高频电流选出来,然后解调,取下信号,最后经放大后再传给显像管显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
6.移动电话是现代人们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移动电话与其他用户通话时要靠如图所示的基站来转接,城市中高大建筑物上常常可以看到图中移动通信的基站.关于移动电话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两部移动电话相距较近时可不通过基站转接,而直接通话
B.移动电话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讯的
C.移动电话利用光纤传送信号
D.移动电话既是一个电磁波发射端,又是一个电磁波接收端
答案:BD
解析:移动电话是利用微波来传递信息,而且必须通过基站来转接的.所以只有选项B、D正确.
7.某雷达探测高空的一颗人造卫星,如果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反射回来用的时间是0.16
s,则这颗卫星距雷达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2.4×107
m
解析:雷达从发射到接收到从卫星反射回来的信号历时t=0.16
s,设卫星离雷达距离为x,则
2x=ct
所以x==
m=2.4×107
m.
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射一种电磁波的频率为15.58
Hz,如果你在上海的家中接收这一频率的电台节目,从电台信号发射到被接收历时多长时间 (设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
454千米)
答案:4.85×10-3
s
解析:t==
s=4.85×10-3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