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5 14: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 《东周列国志》冯梦龙什么可以流传万世?智慧与思想老子
姓李名耳时代:春秋后期
籍贯:楚国
著作:《道德经》
身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应 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无为而治”有位老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未必不会是一种福气。”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说不定就是一种灾祸。”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孔子
名丘
字仲尼时代:春秋后期
籍贯:鲁国
著作:《春秋》
身份: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思想主张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主要贡献
1、创办私学,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 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
4、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讲学图孔门七十二贤墨子
名翟时代: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身份:墨家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尚 贤”、提倡节俭孟子
名轲时代:战国时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主张:1、实行“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时代:战国后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庄子
名周时代:战国时期
身份:道家的代表人物
主张:1、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2、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韩非子时代:战国时期
身份: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作:《韩非子》
主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考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思考 百家争鸣的意义或影响?取法古人,创建文明校园校园里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随手丢弃垃圾等。怎样来杜绝这些不良行为,使同学们自觉去创建文明校园?校园里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随手丢弃垃圾等。怎样来杜绝这些不良行为,使同学们自觉去创建文明校园?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儒家
方式二:以处罚的方式来限制同学们 ——法家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 ——道家课后思考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主张最容易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接受?法家练一练
1、提出“温故而知新”观点的思想家是( D)?
A、老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下列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是( B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A )?
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孙子兵法》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墨子提倡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