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5 15: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D)
A.芜湖(wú)
苇塘(wěi)
堤防(tí)
竹篙(gāo)
B.荻港(dí)
督战(dū)
撒网(sá)
吆喝(he)
C.歼灭(qiān)
星宿(xiù)
企图(qǐ)
被俘(fū)
D.浸透(jìn)
闷热(mēn)
间歇(xiē)
砸死(zá)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3分)(A)
A.泻气 阻遏 皖西 寒噤 月明风清
B.绸子 瓦砾 地窖 葡匐 永垂不朽
C.闪烁 鞠躬 惊扰 震撼 精疲力竭
D.珐琅 脏物 缀满 杀戳 气势磅礴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不如撒退,以保全有生力量。
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D.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流芳百世。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C)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建设步伐。
D.乡亲们一早就站在村口,欢迎八路军战士凯旋归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B)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北京时间5月8日23时45分,万众期待的2012年欧洲杯开幕式拉开帷幕,亦如以往的欧洲杯一样,本次在波兰的开幕式延续了多年来的一贯风格,简洁明快但富有文化气息。虽然开幕式仅有短短13分钟,但我们从中再次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震撼,或许欧洲杯的核心价值,对于每一个参与者来说已经了然于心,那就是团结、竞争和激情。
2012年欧洲杯开幕式在波兰拉开帷幕。
7.(2014,贤阳)综合性学习。(7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午12点过,趁着午间休息,简阳市三岔中学17岁的叶富源,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一场事故之后,叶春柏高位截瘫。两年后,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的妻子离家出走,只剩下一对儿女。姐姐叶东梅在外上大学,为了方便照顾爸爸,弟弟叶富源到三岔中学上高中后,就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尽管每天安顿好爸爸,深夜11点过后才能坐在床上靠着墙壁复习功课,但叶富源的成绩却很优秀,经常考到年级第一名。父子俩对未来充满希望:“熬过这几年,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2013年11月14日《华西都市报》)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7岁的叶富源背父亲上学。
(2)叶富源的事迹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下面是三位网友发帖的内容,请你以“热爱生活”的网友身份跟贴,写几句赞美、鼓励的话。要求不少于3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书虫:养育恩,不能忘。亲情浓于水,孝心感天地!相比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你是巨人!相信困难是暂时的,祝愿你们一家幸福!
热爱生活:示例:为了父亲的生活,你背着父亲,为了家庭的未来,你勤奋读书;为了人生的梦想,你自强不息。你的行为温暖亲人,感动世人。
(3)根据叶富源同学事迹,策划一个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至少写出三个。提示:活动程序可以是环节、步骤,也可以是栏目等。)
提示:主题、形式、程序之间应有心然联系。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巴基斯坦回击北约野蛮越境空袭(14分)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希娜·拉巴尼·哈尔27日致电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表达巴基斯坦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直升机越境空袭的“强烈愤慨”。
巴基斯坦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说,哈尔当天打电话给希拉里·克林顿,告知美方巴基斯坦阁国防委员会紧急会议决定,包括封锁北约领导的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一条后勤补给线,要求美国在15天内撤离位于巴西南部俾路支省的舍姆西空军基地。
哈尔说,巴基斯坦军事检查站遭受的空袭“完全无法令人接受,有悖国际法,侵犯巴基斯坦主权”。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27日发表声明说,北约26日轰炸巴基斯坦军事检查站是“一个悲剧性的意外事故”。
拉斯穆森说,他充分支持北约领导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就此事展开调查,弄清事发原因并吸取教训。他说,北约将同巴基斯坦加强合作,防止类似悲剧事件重演。
据了解,去年9月巴基斯坦指责北约越境打击致死5名巴基斯坦士兵,之后连续11天关闭一条北约运输补给线。在美方正式道歉后,巴基斯坦才重开关闭的边境。
8.结合上下文,推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完全无法令人接受,有悖国际法。
完全相反、违背
(2)包括封锁北约领导的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一条后勤补给钱。
补充、补足
9.阅读这则战争新闻,完成新闻知识填空。(3分)
(1)这则新闻的标题“巴基斯坦回击北约野蛮越境空袭”属于标题中的正题。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二段。
(3)“去年9月巴基斯坦指责北约越境打击致死5名巴基斯坦士兵,之后连续11天关闭一条北约运输补给线。在美方正式道歉后,巴基斯坦才重开关闭的边境”这段话属于这则新闻的背景。
10.这则新闻的导语采用引用的方法交代新闻的主要事实,请用叙述的方法改写新闻的导语。(3分)
示例:巴基斯坦对北约组织直升机越境空袭本国军事检查站的行为表示强烈愤慨。
11.请按时间的顺序整理这则新闻中提供的信息(不少于3条)。(4分)
①26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直升机越境空袭巴基斯坦军事检查站。②26日当天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表声明。③27日巴基斯坦外交部致电美国国务卿表示强烈愤慨。④27日巴基斯坦决定封锁北约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一条后勤补给线,要求美国15天内撤离巴空军基地。⑤27日北约秘书长就此事发表声明。
(二)英雄一语(13分)
谁也没有想到,她,一个娇小玲珑、天生丽质的姑娘,面对歹徒冷森森的刀锋会有这样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然而这毕竟是事实。现在她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不醒。
当歹徒撬开钱柜,即将抢走数额惊人的现金时,她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她被砍了数刀,血肉模糊;但她死死拖住歹徒,直至周围的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英雄!的确是英雄!”人们异口同声地这样称道她。
现在英雄经过抢救,已经脱离了危险,即将苏醒过来了。病床前站着不少人:上级机关的领导,本单位的负责人,本市《晚报》的记者,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记者,英雄的家属等等。
英雄开始扭动,嘴唇一开一合。
等候在病床前的人们激动起来。英雄马上就会苏醒,就会开口说话!——要知道,那将是多么重要的一句话啊!“毫无疑问,她一定会问‘国家的钱没有受损失吧?歹徒抓到了吗?’”上级那位领导心里这样想。他很有把握。
“她一定会问‘国家的钱没有受损失吧?歹徒抓到了吗?’”那位单位负责人同上级领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经常读报,报上关于这类事情的报道总是这样写的。
“她一定会说:‘谢谢首长对我的关怀,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晚报》的那位记者这样想。以前他有过类似的采访,虽然没有亲耳聆听到那至关重要的一句话,但人们都是这样告诉他的。
……
终于,英雄的眼睛慢慢睁开了。她看看四周,似乎要把中断了的记忆努力连接起来。病床前好静。录像机的镜头对准了英雄,录音机已经按下了键钮。《晚报》记者打开了记录本,大家深情地望着英雄,期待着即将说出的振聋发聩的话——
“镜子,我要镜子。”
声音不大,但的确是英雄说的。
众人有些发愣。幸好病床旁边就有镜子,当即有人递了过去。
英雄有些吃力地把镜子举起来,朝着自己的脸庞上下左右照了一会儿。
“没伤着脸……”英雄又说了一句,然后甜甜地笑了起来。
两位领导面面相觑,《晚报》记者手中的笔在空中停下,只有录像机把英雄的笑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面面相觑(qù)   振聋发聩(kuì)
13.文中详写了人们对英雄醒来后可能说的第一句话的猜测,人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猜测?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根据人们在报道英雄事迹时的惯用手法和人们僵化的思维方式;说明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事迹程式化、英雄标本化的不良倾向。
14.文章最后一段中写到:“两位领导面面相觑,《晚报》记者手中的笔在空中停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你挑选其中一位,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
因为英雄的第一句话与他们所预料的大相径庭。(心理描写应符合当时的情境,要求着重写出他们的惊愕、尴尬等)。
15.“英雄”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并非众人期盼中的豪言壮语,出人意料,但在情理之中,前文中已有句子对这样的结局有所暗示,请你找出其中一个。(3分)
“谁也没有想到,她,一个娇小玲珑、天生丽质的姑娘,面对歹徒冷森森的刀锋会有这样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或“他经常读报,报上关于这类事情的报道总是这样写的。”或“以前他有过类似的采访,虽然没有亲耳聆听到那至关重要的一句话,但人们都是这样告诉他的。”
(三)幸福的玫瑰(18分)
【美国】阿·戈登
①那年春天,每周六晚上我都要给凯洛琳小姐送去一朵玫瑰,那玫瑰总是花店里最好的一朵。
②我在放学后和星期六在奥森老爹的花店替他送花。从一开始我送玫瑰的时候,就觉得这事有点儿古怪。第一次送玫瑰的晚上,我提醒奥森老爹忘记给我送花人的名片了。
③“没有名片,詹姆斯。送花的人要求尽量保密。所以你不要声张,好不好?”奥森老爹说。
④有人送花给凯洛琳小姐,我很高兴,因为大家都可怜她。我们小镇里的人都知道,凯洛琳小姐最倒霉不过,她被人抛弃了。她与潘尼曼已订婚多年,一直在等他。但潘尼曼在医院实习期间,爱上了一个更年轻漂亮的女郎,和她结了婚。潘尼曼娶的那个女郎的确是个美人,叫克丽丝汀。
⑤她在我们镇上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因为女人都鄙视她,说她的坏话。至于可怜的凯洛琳小姐,这件事可把她害惨了。一连半年,她足不出户,放弃了一切公众活动,甚至也不替教堂弹风琴了。
⑥我送第一朵玫瑰去的那天晚上,她看上去像个鬼。我把那个盒子递给她,她满脸惊讶——“给我的吗?”第二个星期六,在同一时间,我又送一朵玫瑰给凯洛琳小姐。下个星期六,又是一朵。第四次她很快就开了门,我知道她一定在等待着我。她的两颊微红,头发也不那么散乱了。
⑦我又给她送去了第五朵玫瑰。第二天早晨,凯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弹风琴了,我看见她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多么勇敢。”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⑧我照例每周末去送玫瑰,凯洛琳小姐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现在她有点儿自豪,表现出一种傲岸自尊的神气。这一晚是我去凯洛琳小姐家最后的一个晚上。我把盒子递给她,说:“凯洛琳小姐,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送花了,我们下星期要搬到别的地方去。不过,奥森老爹说他会继续送花来的。”
⑨她踌躇片刻,说:“詹姆斯,你进来一下。”她把我领到整洁的客厅,从壁炉架上拿下一个精雕的帆船模型。“这是我祖父的。”她说,“送给你。你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你和那些玫瑰。”她把盒子打开,轻触娇嫩的花瓣,说:“花瓣无言,却告诉我许多事情……”
⑩回花店后,我做了一件从来不敢做的事情。我在奥森老爹那儿找到了我想要找的东西。只见上面是奥森老爹潦草难辨的笔迹:“潘尼曼,五十二朵美国红玫瑰,每朵两角五分,共计十三元。已全部预付。”原来如此,我暗自思忖,原来如此!
直到许多年过去。有一天,我又来到奥森花店。一切都没有改变。我跟他聊了一阵,随后问:“凯洛琳小姐现在怎样了?凯洛琳小姐?”他点点头,“她嫁给了乔治,那个开药店的,人不错。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哦!”我有点惊讶。我想让奥森老爹知道我当年有多精明,“你猜潘尼曼太太知不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相好凯洛琳小姐呢?”奥森老爹叹了口气:“詹姆斯,你从来就不太聪明。送花的不是潘尼曼,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
我瞪着眼睛看着他:“那么花是谁送的?”“一位太太。”奥森老爹说,他小心翼翼地把栀子花放进盒子,“她说她可不肯坐视凯洛琳小姐因为她而毁了,送花的是克丽丝汀。”
“你瞧”,他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16.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我”寻找真正的送花人和出乎意料的结尾埋下了伏笔。
17.阅读下面两句话,结合“骨气”的内涵,联系文本分析凯洛琳、克丽丝汀这两个人物形象。(4分)
(1)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凯洛琳遭到了感情的背叛,曾一度消沉,但当她不断地收到幸福的玫瑰后,受到了好心人的鼓励,从失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变得自尊自强,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2)他(奥森老爹)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克丽丝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后,却遭到了人们的鄙视、谩骂,但她没有因此而心生怨恨,反而化内疚为行动,用这幸福的玫瑰来鼓励、拯救心灵受创的凯洛琳,她是一位宽容、善良又充满智慧的女子,集外貌美与心灵美于一身。
18.“我”和凯洛琳告别时,凯洛琳为何送“我”帆船模型?(4分)
(1)感谢、感恩。这艘帆船模型是凯洛琳的祖父送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在离别时将它送给“我”,感谢“我”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她带来了温暖,她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回报“我”。(2)祝愿、祝福。这帆船模型寄予了凯洛琳对“我”的美好祝愿,她希望我”以后的生活能一帆风顺。
19.请分析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表达效果。(3分)
(1)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文章始终。(2)用“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3)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表现了小城里众多人物的人性之美。
20.结合本文内容,探究“幸福的玫瑰”的意蕴。(4分)
(1)小城人们的正直与善良;(2)克丽丝汀的善良;(3)凯洛琳自尊自强,找到了自己的幸福;(4)人性之美的光辉;(5)幸福甜蜜的爱情。
三、作文(50分)
21.题目:温暖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