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能够走近家乡英烈,增强学生的自豪感,由此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英雄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美术动手课较为感兴趣,但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太少。平时美术课也不太能保证上,所以学生对欣赏课较为陌生。还不太会从美术语言的角度来赏析美术作品。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教学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视频电影剪辑让学生了解了战士们在最危险的时刻都能够用自己的生命保护战友、保护民族、保护国家,体现了英雄的忘我精神与爱国精神。
以上虞抗战英雄严洪珠老人的照片展开对本节课的讲授,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搜集整理资料来简介照片中的人物,,带动学生对革命历史时间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引出课题。《红色记忆》
活动2【活动】深入理解
1.出示课件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引出一幅浮雕:虎门销烟、问:它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2.放映《开国大典》珍贵录像,影视作品《开国大典》片段,油画《开国大典》,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别分析油画《开国大典》:如从主题,构图,色彩进行分析。3.作品《启航》赏析:学生四人以小组,自主探究分析.分析画面的透视;引用视觉中心在哪里?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手法。
活动3【活动】层层深入
1.欣赏《狼牙山五壮士》,提问画面构图方式是什么?营造出什么样的画面气氛?这种图对人物塑造产生哪些影响?2.探究讨论欣赏《支柱》、《艰苦岁月》,提问——艺术家为何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有何创意?引导学生从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
活动4【活动】欣赏评述《母亲》
1.学生从画面的气氛、色彩、构图上评述这幅画带来的视觉感受,插入上虞抗战英雄严洪珠相关故事 2.总结评述(画面颜色有什么特点?画面采用了什么视角?画面的构图、人物布局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动作、表情、装束能给你传递什么信息? 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艺术家用各种形式来表现这一题材。《支柱》 版画、《艰苦岁月》雕塑、《太行铁壁》中国画、《血衣》素描。这堂课我们主要从油画的角度来赏析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
活动5【练习】课后拓展
用今天所学去赏析一件抗战主题的美术作品。用文字方式呈现,字数200字左右。
课件20张PPT。红色记忆上虞抗战英雄
严洪珠虎门销烟(浮雕) 1953—1958 曾竹韶·你能说说作品的视觉中心在哪里吗?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请用美术语言分别分析油画《开国大典》:如从主题,构图,色彩进行分析。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构图两大创意:一是左实右虚。 实虚二是右边缺少了一根柱子。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 “画面右方有一个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 ——梁思成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色彩民族化大红碧蓝金黄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强化视觉中心点 开国大典(油画) 1952 董希文作品《启航》赏析:
学生四人以小组,自主探究分析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1959 詹建俊?支柱(版画) 1984 张怀江艰苦岁月(雕塑) 1956 潘鹤探究讨论欣赏:《支柱》、《艰苦岁月》
问:
1.艺术家为何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有何创意?
2.请从从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 1.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2. 说一说你喜欢的作品,请说明理由。2016年10月分析这幅作品:题材、构图、内涵。母亲(油画) 1981 孙滋溪百万雄师过大江(油画) 现代 陈树东 李 翔欣赏:人桥(木刻版画)现代 古元 在风雪中行军(木刻版画)1940 李少吉血衣习作(素描)1959王式廓.课后拓展:
用今天所学去赏析一件抗战主题的美术作品。用文字方式呈现,字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