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鲁迅与美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与美术的关系
2)能用多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并思考鲁迅与当下社会的关系
2学情分析
初中美术课堂以欣赏为主,学生比较感兴趣
3重点难点
了解鲁迅的装帧艺术/用美术语言去分析理解。
4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常规作图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
1、创设情境,感受印象中的鲁迅
1)放PPT《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文字片段(学生在语文课上已学)提问: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位怎样的人?
2)教师简介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并为引出一个“艺术家的鲁迅”形象做铺垫
2、深入了解,发现另一个鲁迅
1)介绍鲁迅与美术的渊源,并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鲁迅设计的图像标记(如“火鸟”“猫头鹰”等)
2)以北大校徽为例,让学生分析其特征和意义,从而引出鲁迅和美术的关系。
注:“北大”代表天圆地方和北大学子的思想自由,兼收并蓄
象形之意:代表三人(人民,人本,人文,实则为之所以为人民大学)上面两人坐于下面第三人肩上,各代表文科,理科,下面为广大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依附性,同时也代表老师,学生,人民大众团结一心,共同建设中国,突显了学校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
3)欣赏并解读鲁迅装帧设计的书籍作品
A:以字为主的“素封面”:取《呐喊》为例,引导学生欣赏理解(结合课本找出相同设计形式的素封面)
B:以汉代石刻图案的古雅形式:以《国学季刊》为例,引导学生欣赏解读
C:采用插图做封面的装帧设计,以“铁烈”为例,引导学生欣赏解读。
D:喜欢在版式上留出很宽的天地头/并喜用毛边装“自称毛边党”,也喜用线装外国画集“旧瓶装新酒”
4)课堂延伸,深入理解
1)请学生分析一下鲁迅的装帧设计特点
2)教师总结
鲁迅创作艺术特点:
*以“汉字”为中心,小隶,金石篆刻为主
*画面的留白——简练,洗练
*东方民族和西方现代应用相结合
5)教师布置课堂作业
1)以鲁迅作品为主题进行书籍封面设计。
课件31张PPT。请你说说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有哪些特点?说说鲁迅。鲁迅(1881-1936)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发现另一个鲁迅。鲁迅收藏的南阳汉画像之一。画在植物标本上的“火鸟”(约1911年)画在植物标本上的“猫头鹰”(1911年) 鲁迅很喜欢猫头鹰,有人称先生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曾说:“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不大吉利的事,我的言中,是大家会有不幸的。”鲁迅画的猫头鹰 鲁迅小时候在读私塾时,“就喜欢有插图的书,并且经常加以描绘。”鲁迅1913年手描的土偶像。鲁迅少年时购买的部分画谱 鲁迅为绍兴《天觉报》创刊号绘《如松之盛》图(1912年)。 从鲁迅的自述和别人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少年时期的鲁迅对于美术的喜好是出于天性的,而且这一喜好伴随了他的一生。老师儿时画在墙壁上的铅笔画,还隐约可见!
儿时的画作能说说北大校徽的设计特点吗?象形之意:
代表三人(人民,人本,人文,实则为人民大学)上面两人坐于下面第三人肩上,各代表文科,理科,下面为广大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依附性,同时也代表老师,学生,人民大众团结一心,共同建设中国,突显了学校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 “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了。” ——鲁迅《呐喊》鲁迅 著
暗红的底色如同腐血,包围着一个扁方的黑色块,令人想起他在本书序言中所写的可怕的铁屋。黑色块中是书名和作者名的阴文,外加细线框围住。“呐喊”两字写法非常奇特,两个“口”刻意偏上,还有一个“口”居下,三个“口”加起来非常突出,仿佛在齐声呐喊。鲁迅只对笔画作简单的移位,就把汉字的象形功能转化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设计元素。
《木刻纪程》第一集
在现代图书设计中借用传统线装书的形式。用赭石底色,浅赭色的横长色块放在书中间略偏上方,为整个封面,也为全书营造一种暖色的调子。鲁迅所书五个活泼有力的行书书名,一条黑色手绘横线把四个字上下隔开,扁长形的“壹”字写在四个字的右边。字体与结构的巧妙安排,显得典雅而大气。 《三闲集》、《二心集》
鲁迅常用毛笔字题字设计封面,他的字有很深的功力,笔划匀称,清秀有力,作为封面,朴素而不单调。而且,他打破了当时封面字体平平版版的格式,不对称地位于封面一边、一角,使封面更富灵活和生气。《三闲集》、《二心集》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奔流》《萌芽月刊》
鲁迅亲自题字用于封面设计,“奔流”二字通过字体变形设计使得笔画相连,突出装饰效果。《心的探险》
鲁迅在《心的探险》一书中采用六朝人(魏晋六朝 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墓门画像图做书面,图案铺满封面,在图的空白处写书名和作者字样,这是一种大胆的构图尝试,寓意丰富。图案和中文字体变化结合的设计,为当时中国书刊设计探索了一种新的形式和方法。《坟》鲁迅著
陶元庆为鲁迅杂文集《坟》设计的封面与鲁迅自己设计的扉页
画中的猫头鹰站立在方框的右上角,似乎正在凝神注视着什么。《域外小说集》
鲁迅在翻译书的封面上一般采用外国插图来暗示翻译书的内容,1909年3月出版的《域外小说集》就是这样设计的,灰绿的底色衬托下书名上是一幅外国插图,增加了书本的异域色彩。《小彼得》
《小彼得》因为是一本童话集,所以鲁迅把“小彼得”三个字写得颇具童趣。
《桃色的云》
鲁迅为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童话剧《桃色的云》设计的封面,使用了汉代石刻中的云纹图案,瑰丽而雍容。《国学季刊》
《国学季刊》封面使用汉代石刻图案作底,是鲁迅追求古雅风格的代表作。 鲁迅所欣赏的书籍装帧设计请你说说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有哪些特点?设计特点 一、 以字为主 变化无穷 二、 简单 大气 内涵丰富 三、 “书卷气”与“民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