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计算机的发展史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计算机的发展史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摄影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12-05 18:58:21

文档简介

第2课 计算机的发展史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状况,计算机的特点与具体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新设计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学情分析
六年级总共有三个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电脑基础,教师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原有的信息素养上来,抓住学生学习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用科学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几代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部件 2.了解计算机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与信息的概念及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5教学过程
(1)内容引入
提出问题:
1.日常学习生活中电脑随处可见,我们一般用电脑来做什么事情呢?
2.我们课程名称为什么有原来的电脑技术课改为信息技术课?
学生回答电脑的常见应用:上网聊天、查找资料、看电影、听音乐、打网络游戏等等……由于电脑现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们绝大多数都能例举电脑的应用,这样通过问题的回答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带动了学生学习下面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师自己回答问题2,并提出信息技术的概念,指出信息技术应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解释英文字符IT就是表示信息技术。
对于计算机的历史你们知道吗?计算机又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
(2)新课
计算机的起先发明主要目的是为了计算,列举中国与国外在发明计算机前使用什么的工具用来计算。
ENIAC:重30吨(不到1公斤的笔记本重量减轻了几十万倍),速度每秒为5000次加法或者400此乘法(现在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亿次),体积大,耗电量大
电脑之父:冯 诺依曼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板书)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8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9~~1964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1970年)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年到现在)
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方向: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电子计算机的特点:(板书)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
4、实现自动控制。
5、可靠性高。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板书)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六、课件展示:
展示自己制作的计算机发展、特点、应用的课件图表。
七、学生互动,老师提问:
请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机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同学们积极发言。
八、老师小结:
本课我们知道了计算机是怎样产生的,也了解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更加知道计算机有哪几个方面的应用,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来体会计算机带给我们生活的方便和快捷。
九、作业布置:
请你为未来的计算机提出一个设想,要求用画图工具画下来。并且能够指明它的用途。
十、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比较好,但教学中还要注意在课堂上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做,要让学生乐意去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并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真正的信息技术,并终生实用。
课件12张PPT。计算机发展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Eckert) 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 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
尺,宽30英尺, 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由於吃电很凶, 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计算机的发展史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25瓦灯泡一、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6) 1、主要特点:以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2、主要用途:进行复杂的科学运算一、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3、基本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器和输出器。运算器和控制器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或磁鼓;外存储器采用磁鼓和磁带; 9+9÷3=? 4、工作原理9+9÷3=?大脑脑神经元的思考 (用四则运算规则和九九乘法口诀 )9÷3=3 9÷3=3 一、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9+3=12 9+3=12 大脑大脑9+3=12 收集信息运算控制输出输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二、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 )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催迪克”(TRADI
C),装有800个晶体管。 催迪克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晶体管计算机的优势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提高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2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伴随出现了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以及操作系统等。而且开发了一些高级语言,软件产业也由此产生。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三、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1) 1964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电子计算机系列IBM360系统 集成电路板体积变小,功耗更低价格降低运算速度提高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四、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1、特点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开始运用鼠标进行可视化操作价格越来越低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总结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相同点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体系一样输入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冯.诺依曼体系作业 请你为未来的计算机提出一个设想,要求用画图工具画下来。并且能够指明它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