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京改版】七年级语文(上)《拥你入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度【京改版】七年级语文(上)《拥你入睡》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5 21:2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拥你入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感感染熏陶学生,加深对亲情美、人性美的理解认识。
2.通过研读文本的过程,探究散文鉴赏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本文浓浓的亲子之情。
学习本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
【教学难点】
学生年龄与作者心境之间的差距决定了学生对文本解读时的难度,如何缩短甚至消除这一差距是个难点。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自读为主,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常把母爱喻为小溪,温柔中携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絮语;而把父爱喻为大海,平静下涌动着激情。如果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儿子对老父的念念不忘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肖复兴的《拥你入睡》,则是父亲对幼子的娓娓诉说。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拥你入睡》这篇文章,一起走入肖复兴──这位知名作家,平凡父亲的心灵世界,感受它的丰富与细腻。
二、作者简介: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肖复兴的儿子肖铁也是一名青年作家。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给加点字注音:
搓背(cuō)
亲昵(nì)
懵懵懂懂(měng)
拽(zhuài

静谧(mì)
袅袅(niǎo)
回溯(sù)
2、根据注音写汉字:
顾jì(忌)
受chǒng(宠)若惊
天方夜tán(谭)
安xiáng(详)
tián(恬)静
天lài(籁)
rú(蠕)动
3、解释词语;
天籁:
灵感:
静谧:
恬静:
回溯:
懵懵懂懂: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灵感:由于长期探究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突然顿悟,并得出富有创造性的想法、思路。静谧:安静。恬静:安静、宁静。回溯:回忆。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2、理清本文的思路、结构
第一部分:(1、2段)写儿子上初一以后一下子长大了。
第二部分:(3—末尾)写拥儿子入睡的心理感受。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3—6段)写长大的儿子躺在自己的怀里竟有些受宠若惊不敢相信。
第二层:(7—10段)写对拥抱儿时儿子的回忆。
第三层:(11—13段)写“我”拥着儿子、端详儿子、想到未来。
第四层:(14段)写“我”没有按时叫醒儿子。
四、重点内容分析:
1、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找出拥长大的儿子入睡时的心理感受的词语。
“受宠若惊”——“珍惜”——“温馨而矛盾”
2、同是拥抱儿子入睡,长大的儿子与儿时的儿子是不同的,找出其中的比喻句,分析表达效果。
拥抱儿时的儿子:
“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
提示:写出儿子像小鸟一样依人、可爱。
拥抱长大的儿子:
“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
提示:突出此时儿子的娇小、安静。
“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提示:对儿子睡态的细微观察,又体现了儿子的成长。
“像拥着一只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
提示: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不得不让人小心翼翼的对待,因为羽毛随时可以飞走,显出父亲格外珍惜。
3、拥抱长大的儿子,回忆儿时的儿子,7—10段是什么叙述顺序?
提示:插叙。既写出内心感受的不同,也体现了对儿子的成长的关注、对儿子的爱。
4、对15段中的“爸爸的期待是惊喜又是忧伤”,你怎样理解?
明确:“惊喜”的是儿子的长大;“忧伤”的是怕儿子长大与自己疏远。
5、对15段中的“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你怎样理解?
明确:“温馨”是怀抱儿子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睡的幸福感,希望这样的温馨永远也不失去;“矛盾”是既希望儿子茁壮长大,又害怕因儿子的长大而没有了亲密。亲子之情细腻地表达了出来。
6、联系学过的《散步》、《背影》,你有什么启示?
明确:亲子之情是永恒不变的,《散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母亲对儿子的理解,《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体贴,《拥你入睡》中对儿子的抚爱,都是极深的亲子之情,只是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学习了这几篇文章我们解读了父母,了解了父母爱的无私,我们就要学会爱他们,让家庭永远充满爱的温馨,并将爱传递。
五、总结写作特点:
1、善于捕捉生活的瞬间,写出内心的感受。
2、描写细腻传神。
3、贴切的比喻使描写生动。
六、课后作业:运用今天上课所学到的步骤、方法下课阅读肖复兴的《母亲》,将自己的鉴赏过程以及体会感悟如实记录在周记本上。
教学反思
一、成功源于对“新教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真感动”
第一次坐在家里,配乐朗读《拥你入睡》,我哽咽了。当读到引用傅天琳的诗的时候,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这不就是我在心里想对儿子说的话吗?九岁的儿子忙跑过来,一边给我擦眼泪,一边不解的问:“妈妈,你怎么哭了?”我告诉他:“妈妈被文章感动了!”
真的,我真的被感动了,心底里强烈的共鸣着。我发誓:我一定要把这课书讲好,要让孩子们和我一起感动,一起净化。
二、成功源于对“新课标”的“新认识”
备课中,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真正理解父辈的微妙心理呢?要想在作者、文本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座虹桥的话,只靠教师与文本对话显然是不够的,也是不会真正深入学生心灵最深处的,怎么办?
原来对“新课标”中课程资源的开发知之不多,在遇到这一实际问题时,通过对“新课标”的仔细研读,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便是开发“家长”这一社会家庭资源。当孩子们眼含热泪默读家信的时候,我真的感动极了,欣慰极了!可见这一资源开发是成功的。
三、成功源于对“新教材”的“深挖掘”
我以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抛开一切参资,独立去解读一篇文本,这是一种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解读《拥你入睡》时,我先粗读、旁批、质疑,然后再逐段、逐句、逐词、甚至逐字去研读、品味。研读到第六遍时,才意识到三个“忽然”原来各有意味。
有的老师认为我这课讲到这里特别“出彩儿”,我想就源于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吧!
四、遗憾源于对“双目标”的“不删减”
我在教学预案中设立了两个教学目标:1.通过情感感染熏陶学生,加深对亲情美、人性美的理解认识。2.通过研读文本的过程,联系《风筝》一课的教读,探究散文鉴赏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自己也意识到容量过大的问题,但始终未能“忍痛割爱”。结果,在学生末读家信后,较为生硬的将学生从沉浸的情绪中牵引出来,削弱了课堂原有的感染力。现在想来,若能删减一个目标,这堂课会更加完美一些。
我深知:《拥你入睡》这课书的教学还并不完美,但它却体现着一个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的探索。也许这一步走得并不远,但恰恰说明“新课程”之路还很漫长。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