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
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审核定稿
编号22
雁山中学八年级历史科导学案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知道车、轮船、电报、电话、照相以及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演变的史实,认识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
2、认识由于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3、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它是历史的进步,同时要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4、重点: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大众传媒的影响。
预习检测
1、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1)交通工具:鸦片战争后,中外联系日益增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变化。
、
、
、
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1876年7月,中国第一条铁路—
铁路在上海建成通车。
(2)通讯工具:近代邮政的开办和
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世纪
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这有利于商人传达生意信息,有利于记者发回新闻报道,有利于老百姓与亲友之间的联系。
(3)文化生活的变迁:人们的传统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
、
等成为娱乐新时尚。
2、大众传媒的影响
(1)报纸的出现: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的中文报纸。
(2)文化出版机构的出现:19世纪60年代在
成立的
,既是新式教育机构,也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设立的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社会习俗的变化
(1)原因:
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习俗变化的法令。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哪些促进作用
4、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变化方面
变化内容
交通运输
通讯手段
时尚娱乐
大众传媒
社会习俗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1936年12月1日,南京的肖小姐收到在上海工作的大学同学张先生的来信,邀请她去上海游玩。
(1)肖小姐决定请一个星期假去上海,她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把该消息尽快地告诉张先生 有哪些较快的交通工具可供她选择
(2)得知肖小姐答应来上海的消息,张先生非常高兴。于是他着手制订了一天游玩的计划:上午去外滩看洋房子,同时游黄浦江,拍照留影;下午去上海著名的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晚上去上海最著名的大世界娱乐场所跳交际舞。张先生的计划中体现了哪些娱乐的新时尚
(3)12月10日,肖小姐到达上海。11日,张先生陪她游玩了一天。由于白天游玩累了,肖小姐和张先生决定不去跳舞了,而改为在戏院里看文明戏——《民国新风尚》。
场景一 三个穿着长衫马褂,留着长辫子的老人在聊天,突然来了一群革命军,动员他们把长辫子剪掉。剪掉辫子后,一老人直说:“头上没有辫子的负担,真轻松呀!”
场景二 邮差手里拿着一封信说:“先生,这是你的信件。”穿着西服,准备去上班的某公司经理接过信件说:“谢谢你,跑了这么远的路程,辛苦了。”
场景三 公园里,一群小女孩光着脚在草地上玩耍嬉戏。
从以上三个场景看,国民政府当时曾着重在哪些方面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4)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消息迅速传到上海。肖小姐和张先生可以通过哪些传媒途径进一步获得更多有关西安事变的消息
15日,假期结束了。肖小姐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上海回到南京。每当回想起在上海游玩的快乐时光,她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探究问题二】联系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你认为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