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教学设计
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初四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佝偻、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语的意义并积累;
2、学习文章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体悟词句间流露的情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
2、品味语言,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激愤的情感;②赏析文中含蓄、深沉的语言,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2、难点:揣摩关键语句,掌握托物寓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
另外,还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谈话:谈一谈记忆中家乡的树种有哪些。(槐树、榆树、枣树……)
引导:现在它们都有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少了,甚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硬邦邦的水泥地面与砖瓦建筑。)
是啊,大地上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站立的最大群本应是森林,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有些树木也在不断地消失。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关注下《那树》的命运,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板书课题与作者,并指导书写,如:“鼎”字的写法。
二、朗读感知——说说那树
1、朗读课文,以“那是一棵_____树,因为第___段写到______”的形式来说说那是一棵怎样的树。
预设:⑴古老
文章第一段:很久很久
当-------就
文章第二段:佝偻
老态
⑵坚固
台风刮不倒
屹立不动
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有霉黑潮湿的皮层,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
⑶茂盛
像刚炸开的焰火(比喻奇特)
千掌手指托住阳光,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树顶仍在雨后滴翠------绿得更深沉
绿着生,绿着死
⑷大有功德(无私奉献、有爱心)
A、“在夏天-----碎汞。”(给人阴凉、清净)
B、“鸟来了------唱歌”(给鸟栖息之所,给孩子欢乐)
C、“于是情侣止步”(给情侣温馨)(引导齐读)
⑸通灵
临死前告诉体内的寄生虫------
2、教师总结与过渡
那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茂盛繁密;那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绿荫和心神的安慰;那树,是无私的奉献者,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却只愿给予,从不索取,它身遭逆境,却不愿放弃绿的愿望,这是何等豁达宽广的胸怀。然而,就是这样一棵为人类无私奉献的树,又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呢?
三、赏读语言,体会真情
(一)那命运
1、那树遭遇了怎样的命运?
2、那树为什么被砍?
抓住关键词,对比品读重点语句:
(1)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
——人要树偿命
(2)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的向外。
——树为人奉献
(二)那人
1、那树是怎样被砍的?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过程?
(屠杀)
2、何为“屠杀”?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这是一场“屠杀”?
对比赏析,比较表达效果:
(1)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2)电锯从树根锯下去,锯断,撒了一圈白色的锯末。那树仅仅在倒地时传来“咚”的一声。
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的语言表现力,真切体会树的痛苦、人的残忍,以更好的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情感。
4、人类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残忍?为什么?
5、哪些语句体现在屠杀还在继续?
引导学生抓住“肢解、割下、切断、闷死”等关键词来深切体会文章情感。
6、文章除了写对树的屠杀外,还写到了谁?
(1)蚂蚁做了什么?
(2)清道妇看到被屠杀后的树,想到的是什么?
7、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喝醉酒的那个驾驶者,那树的命运会不会改变?文中有哪些暗示?
(三)那情
1、树的品质:
(1)树,一厘米一厘米的向外。
(2)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
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
公寓楼房:一排一排
挨过来
2、配乐朗诵:“啊,啊,树是没有脚的……”一段。
3、课堂练笔:
_____
!那树,你_____
(选择啊、呀、哦、哎、喂等词,写几句话)
三、主旨探究——那未来
1、人类的行为仅仅毁掉的是一棵树吗?
2、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要文明了呢?
3、适时补充材料,帮助理解主题:
“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紧握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绝不后悔!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
——王鼎钧
4、总结:同学们,我们记忆中的好多树木已经消失了,不要给我们的后代只剩下被砍掉的树根!未来在我们手中,关注我们身边的绿色吧,从每一棵树苗,每一片绿阴开始。让我们用胆识、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一个“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的美好明天!
四、推荐阅读:
散文集《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碎琉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