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导学案
学习重点和难点
1.俄国的农奴制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通过克里米亚战争使学生认识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
探究一
1.农奴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与奴隶有区别吗?.结合教材试分析在俄国农奴制下农奴的处境给俄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1)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可以买卖和任意杀死,其本身就是奴隶主的财产。
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奴隶则被视为工具特点: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处境恶劣
(2)影响:政治: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哪些条件?俄国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了俄国哪些条件的缺失?
答:条件: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国内市场、政治环境等
缺失:a农奴遭受严重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b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c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贵族地主将钱财用于买天置地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本d政治上,俄国实行封建沙皇专制制度。这一切都表明,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冲破农奴制成为首要任务。
3.☆学思之窗:
P92……他为什么这样评价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何看法
他认识到了农奴制的腐朽,由于它的存在,农奴处境恶劣,引起农民的暴动,严重威胁着统治,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废除它。
探究二
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原因: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暴露的问题: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结果: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探究三
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其中,什么是最主要的问题?
答:1、问题: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
奴制改革。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国人均收入比较(1861年)(卢布)
?
国别
俄国
英国
美国
德意志
法国
意大利
收入金额
71
232
450
175
150
183
材料二
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用新式步枪——有线膛枪,俄国95%的士兵仍然使用射程只有300步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火枪——滑膛燧发枪。英、法和土耳其共有作战用的蒸汽舰281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蒸汽舰只有24艘。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在海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使用的是牛车和木制的帆船。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在国内调动的时间比英、法军队从本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长。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在材料二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
?
2、阅读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在农奴制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农业上,农奴主认为有大量的廉价农奴可以剥削,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处于长期停滞和歉收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皇室、贵族、教会、国家占有全部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任凭地主打骂、买卖和转赠。
材料三
自由派贵族卡维林称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于不正常状态,……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后就会将整个国家毁灭。”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也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上述材料均出自张桂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四
19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信》中,表达了对主张“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沙皇的“深深的和庄重的谢意”,并说:“(如果)和平的实现了解放,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材料出自赵丽杰《赫尔岑和平解放农民的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落后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是什么?
(3)对于“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亚历山大二世与赫尔岑两人的出发点有何本质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阅读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材料二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 法律大全
材料三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结合上述材料试分析俄国农奴具有什么特点?
4、俄国、英法、奥斯曼分别是因为什么原因(或目的)而发动、卷入这场战争的?对于参战方俄国、英法、奥斯曼分别属于什么战争性质?
宜春中学历史学科选修1第七单元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限时训练参考答案
1、(1)俄国社会经济落后,工业发展落后。
(2)军事装备落后;交通运输落后;蒸汽动力机少。
2、(1)阻碍: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劳动力缺乏;经济落后。
(2)前提:是统治阶级对造成俄国危机根源的清醒认识(或答是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的清醒认识)。
(3)不同:亚历山大二世:害怕农民革命,企图维护封建贵族专制统治;
赫尔岑:避免暴力革命给俄国带来流血和社会动荡,维护俄国和俄国人民利益。
(4)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3、特点: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处境恶劣
。
4、原因:(1)、俄国:a、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b、转移国内矛盾。(2)、英法:为了维护在奥斯曼帝国的既得利益。(3)、奥国:为了捍卫主权。
性质:(1)、对俄国、英法双来说,都是侵略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2)、奥国: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