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24 明治维新
一、选择题
1.推翻幕府后建立的明治新政府实行“废藩置县”的措施,其作用是
( )
①彻底打破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 ②有利于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③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④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明治维新前,各藩的首领大名享有各藩的世袭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这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政治形态,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在“废藩置县”的同时,明治政府通过优抚政策,消除了大名对地方事务的影响,因此,有利于新政府改革措施的推广和施行。
答案:D
2.如图所示,这是日本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对这一地契最欢迎的是( )
A.新兴地主
B.广大农民
C.商业资本家
D.中下级武士
解析:明治维新中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新兴地主土地私有
制。因此新兴地主最欢迎这一地契。
答案:A
3.下面图片反映出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
日本第一列火车机车
A.“文明开化”政策
B.“殖产兴业”政策
C.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
D.强化军事改革的政策
解析:日本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属于日本实行的“殖产兴业”政策。
答案:B
4.1879年,日本明治天皇在《教学大旨》中说,“文明开化”后,“破品行,伤风败俗者不少”。“其流弊在于后仁义忠孝,徒洋风是竞。将来之所恐,终至不知君臣父子大义。”并指令“自今以往,基于祖宗之训典,专明仁孝忠义。道德之学,以孔子为主,人人尚诚实之品行”。上述材料表明,当时的日本政府( )
A.决意复活儒学道德
B.准备放弃文明开化
C.强力推行欧化政策
D.鼓励移植西方技术
解析:题干材料的含义是重视“祖宗之训典”“仁孝忠义”,即重视传统的儒家思想,而不是放弃文明开化政策。
答案:A
5.明治元勋说:“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做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此语说明( )
A.军事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B.明治维新的首要目的是建立海陆军
C.军事改革的目的是对外侵略扩张
D.明治维新的实质是变日本为军事强国
解析:由于幕府统治的腐败使日本遭受外来侵略,故当时的许多有志之士产生了富国强兵思想,并积极地付诸实践。同时,富国强兵政策的实践,又带有明显的军国主义色彩,使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便制定了以侵略中国和朝鲜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开始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明治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明治政府还宣布士、农、工、商平等。废除大名等贵族称号,改称华族,武士改称士族,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统称平民。允许平民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允许华族、士族和平民通婚。
明治政府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新兴地主从中获利,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扶植保护私人企业,修建铁路,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说明这些措施的作用。
答案:(1)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提倡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2)封建割据局面被打破,有利于国内大市场的建立;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基础;提高了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教育事业获得了发展;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为以后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总之,开创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为其成为亚洲强国并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
7.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1)问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从材料“暂时创办官立事业”可以概括为“官办”,原因从材料“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可以概括。第(2)问“方式变化”结合材料三并与材料一比较概况,分析原因分别从官营、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前景以及社会对官营政策的不满角度分析。
答案:(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