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题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主备人
学习目标:识记: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大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工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
学习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
学习内容及过程:请回答:《马关条约》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自主学习: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马关条约》的影响:2、资本输出:3、瓜分狂潮思考:1、《马关条约》反映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方式的新变化:2、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产生了什么危害?3、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政治危机:2、财政危机:3、清政府的政策:4、后果: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2、表现、特点:3、面临的困难:4、影响:知识参考:
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修路和开矿: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直接掠夺中国资源。
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拓展训练:1、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①阶级矛盾激化②新兴阶级的出现③中下级武士的不满④外来民族的侵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2、明治维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幕府的腐朽统治
B、民族危机不断加重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
D、中下级武士的要求3、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①实行封建等级制度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鼓励派遣留学生④支持尊攘运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4、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5、根据1889年日本宪法
A.议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
B.内阁只对天皇负责C.枢密院成为咨询机关而非决策机关
D.实行君主立宪,天皇解散议会是违法行为6、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先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是A.台湾
B.朝鲜
C.菲律宾
D.琉球群岛7、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
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
国王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8、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政府开放的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B.在这一时期,新闻出版事业获得很大发展C.日本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D.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9、“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10、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平等C、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11、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12、明治维新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主要措施是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
B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C“废藩置县”
D将大名迁居京都13、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28、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A.黑船事件
B.大盐平八郎起义
C.“大政奉还”事件
D.“戊辰战争”14、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
A.幕府的形式
B.控制天皇
C.控制大名
D.通过外国势力
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材料二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请回答: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4分)(2)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3分)(3)从梭伦、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
时间安排
学习小结: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