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导学案
重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分析其特点。
难点:康有为及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探究一:早期维新改良思想产生的主要条件有哪些?谈谈你对早期维新改良思想的看法?
答:原因:1、根本: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的出现。
2、林、龚、魏向西方思潮的影响。
3、洋务运动的实践深入和逐渐失败。
4、西学的传播。
评价:积极:1、主张用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传统的封建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2、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局限:不完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没有付出实践。
探究二:著作是代表作者思想、观点的载体。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集中体现在哪些著作中。中心内容分别是什么?各有何意义?(在书上找到)
探究三:康有为为阐述、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方法有何突出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答:特点:从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原因:孔子及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阶级力量较弱。
评价:积极: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局限: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得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探究四:课本p131,在维新宣传中,梁、谭、严复等人的政治主张各有侧重,试比较异同?
答:相同点:1、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变法
不同点:梁: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发展近代工业。
谭: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
严:借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阐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戊戌政变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探究一:你认为保国会属于何种性质的组织?理由何在?
答:性质: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理由:有政治纲领、有组织机构等。
探究二:1898年前后新旧势力斗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斗争过程中采取了哪些行动?最终的基本态势如何?
答:1、原因:新政措施的推行,触犯了旧势力的利益。
2、行动:旧势力:(书上);新势力:(书上)
3态势:新势力处于下风,举步维艰。
探究三:你如何看待百日维新的这些措施?
1、积极:进步性---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具体还要答: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2、局限:没有触及“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关键主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软弱。
探究四:戊戌政变的发生意味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试分析失败的原因何在?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启示如何?
1、变法失败的原因:
(1)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其缺乏反封建的勇气,且策略不当;
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②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
③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④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2)客观: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慈禧太后掌握实权、地方官员大多反对变法,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根本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力量薄弱,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而新势力的主要阶级来源就是民族资产阶级。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封建势力在中国有千年历史,力量雄厚。悬殊的力量对比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仍然相对弱小,变法缺乏相应经济基础;
(4)直接原因:袁世凯的叛变
。
(5)外部原因:列强要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不希望中国富强
2、评价
(1)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也是一场思想思想启蒙运动;
(2)作用:
①爱国性(从背景看)---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其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帝国主义掀起对中国的瓜分狂潮。《马关条约》签订时出现的“公车上书”成为变法的开始。所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
②进步性(从内容看)---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尝试,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进步的
③启蒙性(过程看)----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之法,兴民权,学西学,这样必然要和封建思想和文化进行斗争,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本主义学说,抨击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就是促进近代思想的启蒙,就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影响;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启蒙的。
除此之外,戊戌变法在文化上: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在习俗上: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因此,戊戌变法作为政治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留下的遗产却成为中华文明上的宝贵财富。
(3)局限: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进行变法,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
3、启示:
(1)睁眼看世界,寻求新思想,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途径;
(2)新生事物是不可能被扼杀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不可能遏制的;
(3)资产阶级由于时代阶级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