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百日维新
基础达标
1.最早掀起强占中国租借地的国家是
( )。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 D
2.维新变法期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其主要目的是
( )。
A.宣传维新思想
B.维护封建制度
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挽救民族危亡
答案 B
3.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达到高潮的事件是
( )。
A.公车上书
B.成立保国会
C.百日维新
D.进呈《上清帝第六书》
答案 C
4.下列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中,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没有采纳的是
( )。
A.撤并政府机构
B.实行君主立宪
C.改革科举制度
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 B
5.“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答案 B
6.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开办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设立译书局
D.废除科举考试
答案 D
7.观察右图,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 )。
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
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解析 作为亲王,亲自雇外国军官训练自己的儿子,这是受戊戌变法军事改革
措施的影响,这说明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答案 B
8.在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没有涉及的是
( )。
A.废除旗人的特权
B.改革科举制度
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改变中国的政体
解析 在变法中,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
大开国会”等主张,因此,中国的政体没有改变。
答案 D
9.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 )。
A.裁汰冗员
B.裁撤旧军队
C.废除八股取士
D.废除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解析 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大批举人、秀才只有赴考
才有可能步入仕途。
答案 C
10.阅读下面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80余条。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减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断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1898年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次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请回答:
(1)概括戊戌变法法令的除旧措施,并指出当时有何积极作用?(8分)
(2)据材料指出戊戌变法有何弊端?说明了什么?(6分)
答案 (1)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裁撤绿营;剪发辫等。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
动摇了封建统治。
(2)改革操之过急,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未能稳步进行。说明了维新
派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