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戊戌政变
训练目标
主要难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课上巩固8分钟
1、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慈禧太后首先解除了支持新政的光绪帝的老师
的职务,还任命亲信
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而各级官员中除湖南巡抚
外,也大多在抵制新政。
2、戊戌政变中被屠杀的戊戌六君子是
、杨锐、
、林旭、
、康广仁。
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一成一败,导致这一差异的众多原因中,客观条件最大的不同是
A.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于中国
B.日本资产阶级强于中国
C.前者发生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于帝国主义阶段
D. 明治天皇励精图治光绪帝却懦弱昏庸
4、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促进思想启蒙
B、发展资本主义
C、推动政治改革运动
D、掀起民族民主革命
5、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光绪帝被囚禁
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6、“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司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
烈士精神
B.
种族成见 C.
浪漫性格
D.
厌世心态
7、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思想困惑,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放弃维新,开始转向革命
8、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将密谕暴光
②诛杀“戊戌六君子”
③慈禧太后训斥光绪帝
④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⑤光绪帝接见伊藤博文
⑥慈禧太后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A.③⑤④①⑥②
B.⑤③①④⑥②
C.③⑤①④⑥②
D.⑤④⑥③①②
课下提升30分钟(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基础题
9、“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袁世凯的告密
B.维新派力量弱小
C.顽固派势力十分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10、戊戌政变发生时,曾经有机会出走而拒绝逃亡日本的维新人士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林旭
11、戊戌政变发生后,新政措施中保留下来的一项是
A.创办学会和报刊
B.京师大学堂
C.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
D.裁汰绿营
12、戊戌变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
B.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13、对维新变法运动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
B.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救亡图存运动
C.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D.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4、戊戌变法的失败告诉我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A、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
B、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D、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不具有进步性
15、19世纪末,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这表明
A.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B.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失败则带有偶然性
D.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
提高题
16、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
D.帝国主义的破坏
17、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破坏维新变法的手段有①刺杀维新志士、阻挠变法②慈禧太后牢牢掌握用人大权③与洋人勾结镇压维新变法运动④发动政变、废除新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8、19世纪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进一步”指的是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9、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B、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C、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
D、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20、戊戌变法运动是①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一场爱国救亡运动③一次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16分)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试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说明胡绳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22、(10分)(扬州市08届期末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人教版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三:“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梁启超 1923)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五条誓文”给日本的政治近代化提出了什么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天皇政府在政治上是如何革新的?
(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改革进程的估计是什么? 对改革之后的中国状况,材
料三中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的?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对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影响?
(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康梁维新之路不能拯救中国的根本原因。(2分)
参考答案
课上巩固8分钟
1、翁同和、荣禄、陈宝箴
2、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
3、C
4、A
5、C
6、A
7、B
8、A
课下提升30分钟
基础题
9、C
10、C
11、B
12、A
13、B
14、A
15、A
提高题
16、B
17、C
18、A
19、D
20、D
21、(16分)维新变法运动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兴起的,它的基本要求是抵抗侵略、设立议院、发展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其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光绪帝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接受维新派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
光绪帝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许多主张,但根本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重要政治主张,也没有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这一要害问题。这说明光绪帝的变法诏令绝不是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由此可见,光绪帝仍然是封建皇帝,在国家体制这一根本性问题上,他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22、(10分)(1)设立议会,实行民主。
“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4分)
(2)通过改革能使中国迅速走向独立和富强。认为中国社会有进步,但比起西方各国发展缓慢。日本明治维新是康有为变法的蓝本。(4分)
(3)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