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2-07 20:0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教案
【学情分析】
本班同学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数学的一次函数图像掌握得也不错;但是高中物理学科的跨度比较大,学生有点不适应,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并且他们对高中物理的难度高、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愉快主动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使学习兴趣转化为学好物理的志趣,达到并提高学生学好物理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主要是认识图象的意义,学会看图和画很简单的s-t图和v-t图。
从作图、看图、用图各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图象的意义.作图时要学会用实验数据、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用描点法绘图.看图时,首先要看纵、横坐标的物理量符号,弄清所表示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看物理量的单位和标度,搞清每个坐标小格代表的量是多少,然后才看图象的形状,根据它的特点和变化分析其含义.有些图象的形状相同或相似,但由于纵、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不同,则图象的含义也不同.图象的截距往往反映物理过程中的某些特定状态,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物理图象的斜率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如位移一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一般规定横轴上方的“面积”为正,下方为负.无论该“面积”表示的是矢量还是标量,都应取代数和.用这种图象的“面积”解决变量问题很有效,分析复杂的运动过程常利用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两位数据记录表件礼物里平面坐标图,理解物理图像和数学图像之间的关系;
能用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关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
知道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根据一个理想化的数据表,从学生已有的的数学知识出发,将数学图像迁移到具体的物理情境中来;
了解如何用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及v-t图像,,同时运动数学中的一次函数帮助学生理解图像中的斜率、面几个是什么物理含义,使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用各种不同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用描点描绘位移以及速度图像,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分析图像,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物理信息
【教学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数学的一次函数图像引入图像应用在物理中。
推进新课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让学生完成书本17页“实验与探究”并且进行讨论。
时间
t/s
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位移s/m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教师:请同学以上面图表所给出的数据,以横轴为(t)轴,纵轴为位移(s)轴,用描点法作图,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像,s与t存在一个
什么函数关系?
教师边看边指导。
学生:可以看出几个点几乎都在过圆点的一条直线上。
教师:同学们与我们在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y=kx对照,s与t有什么函数关系?
学生:s与t成正比。
教师:对,这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利用图像可以比较方便地处理实验结果,找出物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用图像来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现在我们看看能从位移时间图像中能得到什么物理信息。
师生共同对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像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物理信息:
可知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
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公式
v=
s/t
)
(斜率K=v)
比较两物体速度的大小(即图像的倾斜程度)
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静止:平行时
间轴的直线。)
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两物体相遇
课堂练习
1.(单选题)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时间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A、BC段运动最快
B.
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C.
CD段的运动方向与OA段的运动方向相反
D.
3-4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m
2.课本P22练习第2题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根据课本P22练习第2题的数据作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师生共同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特点:
1、可知任意时刻物体的速度
2、可计算物体运动的位移(s=vt)(位移的大小用图像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师生共同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物理信息:
1、可知物体运动的时间和速度
2、计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公式
a=(Vt-Vo)/t)(斜率K=a)
3、比较两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即图像的倾斜程度)
4、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匀变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匀速:平行时间轴的直线。)
5、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两物体速度相等
6、用图像的面积求位移的大小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发现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有效的问题对于上好一节课非常重要,有效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总结,找出物理的规律,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采取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是一种很有见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有建议性,科学性,可以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要能根据学生上课的反馈及时调整以恰当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探寻真理。
总的来说,本节课条理清晰,表述清楚,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还是存在着问题:1、个别知识点涉及内容超纲(图像的斜率),学生很难用现有知识理解,以后备课时应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学和接受能力,注重学生本位而不是学科本位。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
D
C
A
B
s/km
30
20
0
1
2
3
4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