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教案课 题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教学模式
自主预习→小组讨论→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2.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3.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4.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3.体验用图象的方法描述物理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2.能根据纸带读出物体运动的信息.教学难点:
1.纸带的处理
2.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
(电磁、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电源、课件等
板书设计
§1.3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靠电磁感应带动振针振动通过复写纸打点电火花计时器靠产生电火花放电蒸发墨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注意使用方法和领悟注意事项测量瞬时速度用包含某点在内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象以时间为横轴、速度为纵轴,描点连线作图象.
教 学设计过程
[新课导入]同桌两位同学之间,一位同学手拿一枝彩色画笔,另一位同学牵动一条宽约1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沿着直线缓慢向前移动.你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点击纸带(比如每秒1次,或每秒2次),比比看,看谁牵动纸带的速度变化最小.想一想,相邻两点的距离跟牵动纸带的速度有什么关系 牵动纸带的快慢不均匀,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有没有影响 在以上的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了打点可以体现物体运动的快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新课教学]一、教师介绍两种打点计时器。
1、电磁打点计时器
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构造(放课件)
实验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通过4—6V低压交流电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带运动
,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2)电火花计时器: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接通220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是0.02s。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讨论与交流】从原理上考虑,电火花计时器跟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个更好些,误差可能会更小 【课堂探究及情景模拟】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提示.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并引导学生思考:纸带上的点与小车的位移和时间是如何对应的,怎样将纸带上的点变成相关的数据 [交流与讨论]针对问题,学生讨论实践后回答.从原理上考虑,电火花计时器跟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个更好些,误差可能会更小 电火花计时器可能会更好些,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振针和纸带间的摩擦会更大些.教师评论并系统总结: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中运动阻力极小,这种极小阻力来自于纸带运动的本身,而不是打点产生的,因而系统误差小,计时精度与交流电源频率的稳定程度一致(脉冲周期不大于50 s,这一方面也远优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同时它的操作简易,使用安全可靠(脉冲放电电流平均值不大于5
A).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课堂小结]打点计时器能记录了时间和位移.
教学反思